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23612
2025年09月03日
在人生最迷茫的时候翻开《北溪字义》,那些精微的字义解释像一束光照进混沌,却又让混沌更甚。陈淳用理学家的严谨拆解"性""命""道"这些大字眼,我却越读越困惑——明明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却像在云端漫步。古人说"理一分殊",可我这颗现代人的心偏偏想要个痛快答案,想要个能攥在手里的真理。朱熹说"性即理也",可人性里那些横冲直撞的欲望,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真的能装进这么工整的格子里吗?我今年三十有二,既做不到像理学家那样存天理灭人欲,又没法像街头浪人般放纵恣意,卡在中间像个蹩脚的折中派。但这本书还是得读,就像不得不面对的人生课题,那些困扰古人的命题,今天依然在啃噬着现代人的心。有时候觉得,读理学著作就像照镜子,照见的全是自己的支离破碎。
北溪字义
知书房
北溪字义
陈淳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孔丛子
知书房
孔丛子
孔鲋 著
人物故事集。 秦孔鲋(约前264—前208)著。六卷。鲋字子鱼,一名甲。孔子后代,居魏国,魏相子顺之子。承继家学,博通经史。秦并六国,奉诏赴朝廷,官拜少傅。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建议焚书。鲋既惧祖宗遗典灭亡无求,又怕坑儒惨刑,遂携弟子襄,潜居故里,将家中《论语》、《尚书》、《孝经》等书,深藏宅院壁中。然后隐于蒿山, 召弟子百人,亲授其书。陈胜起义,鲋出山为博士,从军反秦。晚年因目疾辞官。鲋闲居故里,搜辑自孔子以来五位先祖言行,成此编。汉时,孔子九世孙太常孔减以所著赋与诗合为一卷,称《连丛子》附其后。全书三万九千余字,二十一篇,有《嘉言》、《论书》、《记义》、《刑论》、《记问》、《杂训》等。主要记载孔子、子思、子上、子高、子顺言行事迹。因系孔氏后人追述先祖,故事真情切,生动感人。某些篇章,含有一定进步思想因素,客观上暴露贵族统治者的贪婪与残忍。写作上采取正面叙述人物言行与侧面评论相结合方法,既突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又显示出很高艺术性。孔子形象尤为具体鲜明,不仅有圣人之表,而且有圣人之德。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朱子语类
知书房
朱子语类
黎靖德 著
理学著作。宋朱熹著,黎靖德编。是朱熹讲学语录的汇集。又名《朱子语录》。一百四十卷。朱熹一生从事讲学,门人对他的讲话和答问各有所记。朱熹死后,门人对这些记录进行汇辑刊刻,有多种版本,详略不一。其中主要有建州、饶州、池州所刊三种《语录》,徽州、眉州所刊两种《语类》,称为三录二类,同时流行。然互有出入,未尽完善。南宋末年,黎靖德参校以上五种书,除去重复谬误1151条,然后以类相附,名为《语类大全》。分为《理气》、《性理》、《鬼神》、《学》等二十六门,对孔子、孟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等均有论述。对《乐》、《礼》、《春秋》、《孝经》、《诗》、《书》、《易》、《四书》也有解说。内容涉及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史学等方面,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资料。该书集中论述了朱熹“理在气先”的世界观,认为“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卷一)。还论证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论观点,指出“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卷四)。着重强调“天理人欲之辨”,鼓吹二程提出的“去人欲,存天理”的道德说教,“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卷十二)。书中还有不少辩证法思想,把一分为二表述为一个无穷的过程。还揭示了矛盾对立的普遍性,认为天下之物,“有阴便有阳,有仁便有义,有善便有恶,有语便有嘿(默),有动便有静”(卷九十五)。此书内容十分丰富,虽不是朱熹所定,但反映了朱熹学说的“大要”及基本思想。有《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本,《刘氏传经堂丛书》本,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
神灭论
知书房
神灭论
范缜 著
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的论战之著。范缜(约450~510)字子真,河南人。出身寒微,性情率直,“好危言高论”,不畏权势。齐梁两朝,先后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早年,曾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因果报应的言论,退而著《神灭论》。其基本论点是“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以此推论,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乃是“质”和“用”的关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正如刀刃与锋利的关系一样,刀刃没有了,锋利也就谈不上了。作者还对佛教加以指责,认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南北朝期间佛教盛行,南朝皇帝和世家豪族大都奉佛。寺院林立,僧徒云集,迷信成风,误国害民。《神灭论》一出,“朝野喧哗”。萧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又派人以高官相诱,范缜则断然表示决不“卖论取官”。后来梁武帝萧衍奉佛教为国教,又组织64人发表75篇文章对《神灭论》进行再次围攻,还亲自写了《敕答臣下神灭论》,指责其“妄作异端”、“违经背亲”,并以命令语气说:“言语可息(不要再坚持了)!”但范缜仍然“辩摧众口”,不为所屈。结果,被流放岭南。《神灭论》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精选书评
知书客919216
《北溪字义》这部理学经典,以"理者,如玉之在璞,如金之在矿"的深邃比喻,道出了天理与人性相即不离的哲学境界,陈淳以精微的字义训释构建了一座贯通形而上下的思想桥梁,让宋代理学的精髓在字斟句酌间焕发出永恒的生命力。
北溪字义
知书房
北溪字义
陈淳
知书客819649
读《北溪字义》时,很多人注意到陈淳对理学概念的精准解释。但是我觉得更难得的是他那种平实的表达方式。理学著作往往深奥难懂,他却能用最普通的语言把道理说透。这本书特别适合初学者。你不是在啃艰涩的理论,而是在听一个耐心的老师慢慢讲解。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北溪字义
知书房
北溪字义
陈淳
知书客424113
这本书是朱熹的弟子陈淳根据朱子的著作,对许多概念的汇编。初读时,发现天道、性、命、心等在中国哲学中特别大的概念,作者试图根据他从老师那里获得的理解,将他进行简短、精练的诠释。尽管简短,许多语言又不失生动。当生活中的某一问题引起了对某些概念的好奇时,可以回读。
北溪字义
知书房
北溪字义
陈淳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