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46494
2025年06月30日
有人读《围炉夜话》看到"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训诫。有人读出"贫莫断书香"的治学态度。我却觉得这本书像冬天的炉火,温暖地照亮人心。王永彬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做人处世的道理。这些道理不复杂,但需要一辈子去体会。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重读这些老话,忽然明白古人为什么说"心安即是归处"。生活的智慧其实早就写在书里,只是我们常常忘记。
围炉夜话
知书房
围炉夜话
王永彬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幼学琼林
知书房
幼学琼林
程登吉 著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该书最初叫《幼学须知》,亦叫《成语考》、《故事寻源》,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丘濬。至清嘉庆年间,由邹圣脉(字梧冈)作了增补注释,并更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简称《幼学》。后来民国时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文字简炼,对仗工整,易诵易学、易懂易记。全书内容包罗广泛,诸如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婚姻家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制作技艺、鸟兽花木、神话传说等等,无所不包,几乎囊括了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知识与词汇,象一部微型百科辞书
神灭论
知书房
神灭论
范缜 著
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的论战之著。范缜(约450~510)字子真,河南人。出身寒微,性情率直,“好危言高论”,不畏权势。齐梁两朝,先后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早年,曾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因果报应的言论,退而著《神灭论》。其基本论点是“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以此推论,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乃是“质”和“用”的关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正如刀刃与锋利的关系一样,刀刃没有了,锋利也就谈不上了。作者还对佛教加以指责,认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南北朝期间佛教盛行,南朝皇帝和世家豪族大都奉佛。寺院林立,僧徒云集,迷信成风,误国害民。《神灭论》一出,“朝野喧哗”。萧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又派人以高官相诱,范缜则断然表示决不“卖论取官”。后来梁武帝萧衍奉佛教为国教,又组织64人发表75篇文章对《神灭论》进行再次围攻,还亲自写了《敕答臣下神灭论》,指责其“妄作异端”、“违经背亲”,并以命令语气说:“言语可息(不要再坚持了)!”但范缜仍然“辩摧众口”,不为所屈。结果,被流放岭南。《神灭论》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体论
知书房
体论
杜恕 著
杜氏《体论》四卷,魏幽州刺史杜恕撰旧、新《唐志》同。恕字务伯,晋征南大将军杜预之父也。官御史中丞,出刺幽州,以斩鲜卑小子一人为程喜所劾,免为庶人,徙章武。阮武谓恕曰:「今向闲暇,可潜思成一家言。」遂著《体论》八篇,又著《兴性论》一篇。嘉平四年卒于徙所,《魏志》有传。八篇者,一曰《君》,二《臣》,三《言》,四《行》,五《政》,六《法》,七《听察》,八《用兵》;四卷者,卷凡二篇,其书盖亡于唐末,《群书治要》载有六千余言,不著篇名,审观知是《君》、《臣》、《行》、《政》、《法》、《听察》六篇,其余《言》篇、《用兵》篇略见《御览·六帖》,而《意林》以《自叙》终焉。今录出校定为一卷。恕又有《笃论》,别载于后。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二月既望。
精选书评
知书客436026
妙书,冬日之知音。暖矣、慰矣、启矣!长夜可品,闲暇可味;独处时宜读,群处时也宜读。居庙堂者当看,处江湖者也当看。困顿迷茫时翻几页,意气风发时也要翻几页。书中那些质朴的箴言,如同老友围炉递来的热茶,初觉平淡,细品却见功力。王永彬将半生阅历熬成这炉炭火,不炫才学,只说人话。读罢掩卷,忽觉世上道理,原不必说得太高深。
围炉夜话
知书房
围炉夜话
王永彬
知书客662067
这书真的有那么神吗?什么小故事大道理,听着就不靠谱。说是教人做人处事,可是道理都太简单了。现在社会这么复杂,照着书做反而容易吃亏。书里那些古人说的话,跟现代生活差得太远。读完了感觉没什么用,还不如刷会儿短视频有意思。可能适合闲得没事干的人翻翻吧。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看。
围炉夜话
知书房
围炉夜话
王永彬
知书客296330
暮春时节,夜读《围炉夜话》,始自雨水,终至清明。书中"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二语,尤为精警。王永彬立身处世之言,看似寻常却得古人三昧。其言敦朴,其意深远,如炉边絮语,娓娓道来。每读一则,辄觉心胸豁朗,仿佛与老儒促膝而谈。丙申春夜,灯下重览至第三卷,更觉其言可药时弊,诚为处世明灯也。东园漫记于京西寓所。
围炉夜话
知书房
围炉夜话
王永彬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