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79940
2025年09月03日
许多茶友都说这本《茶录》读起来很费劲。不光是因为文言文难懂,更因为里面有很多专门的茶学术语。我一开始也这么觉得,后来发现不是书的问题,是我们读的方法不对。 这本书是明朝人写的。明朝人说话和现在差别很大。他们写书喜欢用典,还爱用当时流行的说法。更麻烦的是,冯时可这个人特别爱用他们松江老家的方言词。比如他说"茶芽初展曰枪",这个"枪"字就不是标准说法,是他们当地人的叫法。 我查过资料,明朝人喝茶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他们说的"点茶"、"斗茶"这些词,现在早就不用了。冯时可记录的都是400年前的事,那时候的茶具、喝茶方法都和现在不同。读这本书要先了解明朝人的生活。 有个研究茶史的老师说过,读这种古书要配合当时的笔记小说一起看。比如《万历野获编》里就记了很多喝茶的事。只看《茶录》当然看不懂,要看看明朝人平时是怎么说这些事的。 最头疼的是那些茶叶品种的名字。冯时可说的"日铸"、"蒙顶"这些,现在要么绝种了,要么改名字了。我对照着其他古书查了半天,还是搞不清有些茶到底是什么。
茶录
知书房
茶录
冯时可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洛阳牡丹记
知书房
洛阳牡丹记
欧阳修 著
欧阳修撰。见《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七十二。作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牡丹的专著,全文分《花品序第一》,《花释名第二》,《风俗记第三》和《牡丹记跋尾》四部分。《花品序第一》,写天下牡丹不能与洛阳牡丹相敌,洛阳牡丹花果为天下第一,驳斥洛阳牡丹之美盛,乃因洛阳居九州之中、得中气之和的说法,并记20多种特著之花名。《花释名第二》,详记牡丹各种品种的得名之由来,花色之特点,尤见名贵品种的产生是人们长期精心培育的结果,指出牡丹不载于文字,文人吟咏篇什不多。《风俗记第三》,记叙洛阳人爱花赏花之习俗和向朝廷贡花之事,并对接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等方法,详加说明,反映出当时园艺栽培之技术。《牡丹记跋尾》则叙蔡君谟书此“记”于石的经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言不繁,说事明晰。知识性很强,文风也朴实自然。在结构和行文上对陆游《天彭牡丹谱》有影响。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著
一卷。南北朝时期陈朝虞荔撰。虞荔,字山披,谥曰德,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卒年不详。梁朝时曾为中书舍人。陈文帝时召为太子中庶子,领大著作。因其母死于侯景之乱,由是终身布衣蔬食,不听音乐,受到文帝器重。《鼎录》为记载陈代以前历朝帝王、大臣所铸各种鼎类之书。记载从黄帝至陈宣帝所制之鼎,凡四十九事。简略记载制鼎之帝王,制鼎之时间,鼎之形状,所用材料,鼎之名称,鼎上所铸文字及字体,有的还记载了鼎所藏之处。记载臣下所制之鼎,从姜太公至东晋王羲之,凡二十九事。只记载大臣的姓名、官职,鼎名,少数记载了制鼎原因,也不过只言片语。该书旧题虞荔为梁人,考《陈书》列传知其为陈人。其书序文所记夏鼎,应在黄帝条之后,疑为不识者移之书前而作序,可见此书流传既久,屡经窜乱,真伪已不可辨。又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出吴协《鼎录》一条,经考证,疑吴协可能因与虞荔字形相近而误。现存 《汉魏丛书》本、《秘笈》本、《群芳清玩》本、《龙威秘书》本、顾氏《四十家小说》本、《四库全书》本。
北山酒经
知书房
北山酒经
朱肱 著
3卷。北宋朱翼中著。朱翼中,名肱,字翼中,号大隐。《北山酒经》卷上是有关酒的总论,卷中介绍制曲法,卷下介绍酿酒法。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酿酒手工业史和科技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卷上简述中国的制酒史和饮酒史。提出“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的观点,强调酒的社会功能,认为酒是因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又指出后世因酒误事引起祸害,是因为失去节制,而酒是没有错的。作者还引述《周礼》、《月令》、《说文》、《春秋纬》、《释名》、《齐民要求》等书中有关酒的记载,并对一些术语如“五齐”、“六七投”等作了解释。卷中介绍制曲法。先总论制曲的一般要领。其中讲到“伤热则心红”,引起现代酒史研究者的注意。不少学者认为可能是关于红曲制造的最早记录之一,因为做红曲的发酵温度要比做其他曲为高。接着介绍十二种制曲法,分为罨曲、风曲、䤖曲三类。罨曲的制造法是把生曲埋置在麦秸里,定时翻动。罨曲又可分为顿递祠发曲、香泉曲、香桂曲、杏仁曲四种。其中顿递祠发曲在制作时要用蛇麻,据专家考证即酒花。这一记载说明中国早在宋代就已经使用酒花酿酒。风曲的制造法是用树叶或纸张包裹生曲,挂在通风之处。风曲有瑶泉曲、金波曲、滑台曲、豆花曲四种。䤖曲的制造法是用草捂合曲团,生毛后去掉盖草。䤖曲有玉友曲、白醪曲、小酒曲、真一曲、莲子曲五种。卷下介绍酿酒法。作者先按一般酿酒顺序,叙述各道工序的操作方法。它们是:卧浆,淘米,煎浆,汤酒。如进一步加工,或按各种特殊的方法酿制,则可获得各种不同特色的酒。书中介绍了煮酒、火迫酒、曝酒法、白羊酒、地黄酒、菊花酒、酴醾酒、葡萄酒法、猥酒、神仙酒法、冷泉酒法等制酒方法。
精选书评
知书客276140
冯时可的《茶录》在茶书中并不起眼,但仔细读会发现它的价值。大多数人只关注陆羽的《茶经》,而这本书记录了明代茶事的细节。作者对茶叶的种植、制作和品饮都有详细描述。这些内容现在看来平常,但在当时是难得的实用知识。书里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朴实的记录。这种平实的风格反而更值得重视。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这样的基础文献。
茶录
知书房
茶录
冯时可
知书客292526
美哉,《茶录》!一盏清茶,品尽人生百味。明人冯时可这部茶道经典,当真是闲时可读,忙时更需读。高士读之得雅趣,凡夫读之得真味。得意时饮茶可静心,失意时品茶可开怀。茶中有禅意,水中有乾坤。买茶不如懂茶,喝茶不如悟茶。清清浅浅三页纸,道尽千年茶事精髓。快意时翻两页,烦闷时读一章,竟是越读越有滋味!茶道至此,可谓通神矣。
茶录
知书房
茶录
冯时可
知书客308723
上月偶得此书,五日读完。蔡君谟论茶事,分上下两卷,记烹试之法甚详。其言水候火候,皆本诸实际经验,非空谈可比。宋代点茶技艺,赖以保存,后人得窥其妙。文字简洁有法度,记述准确不浮夸。读时如见古人执盏品茗,殊有趣味。茶道衰微久矣,得此旧籍,犹遇故人。甲辰初夏识于晴窗。
茶录
知书房
茶录
冯时可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