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59935
2025年09月03日
翻开王充的《论衡》,扑面而来的不是圣贤经典的陈腐气息,而是一股凌厉的批判锋芒。这位东汉思想家手持理性的利刃,毫不留情地刺向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与儒家教条。在崇尚天人感应的时代,他竟敢宣称"天无为,故不言",将高高在上的天命拉下神坛。这种离经叛道的勇气,让两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仍觉振聋发聩。 《论衡》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毫不妥协的求真精神。当整个社会沉溺在祥瑞灾异的解释游戏里时,王充却坚持用自然之理来解释自然现象。他说雷不过是阴阳之气相激,日食月食自有其运行规律,根本不是什么上天示警。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在当时简直是大逆不道。但正是这种对常识的坚守,让《论衡》成为浑浊时代的一股清流。读着这些文字,仿佛能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在众人皆醉时保持清醒的倔强身影。 书中对儒家经典的质疑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王充敢于指出孔子门徒记载的矛盾之处,揭露孟子学说中的逻辑漏洞。他说圣人也会犯错,经典未必全对,这种质疑权威的态度在尊孔读经的汉代需要何等胆识。更难得的是,他的批判不是情绪化的否定,而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论证基础上。《问孔》《刺孟》等篇章展现的理性思辨能力,放在今天都不过时。这种不盲从、不迷信的独立思考精神,正是我们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最稀缺的品质。 王充对世俗迷信的批驳同样精彩。他嘲笑求仙问药之徒,讽刺卜筮占卦之辈,用生活常识拆穿各种骗术。比如解释"雷劈不孝子"的传说时,他反问:难道被雷劈的人都要先查查家谱看看是否孝顺?这种接地气的反驳方式,既幽默又深刻。读这些文字时,我常会心一笑,仿佛看到一位睿智的长者正在揭穿街头骗子的把戏。这种用日常经验对抗神秘主义的做法,在今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不过《论衡》并非完美无缺。王充的元气论有时显得机械,对因果关系的解释也难免简单化。他将人的命运归结为禀气厚薄,这种决定论色彩削弱了他的批判力度。但正是这些局限让我们看到,再伟大的思想家也跳不出时代的框框。王充的价值不在于给出终极答案,而在于展示了怀疑与追问的可能。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真理从来不怕质疑,怕质疑的都不是真理。 当代读者翻开《论衡》,会发现其中讨论的很多问题至今仍在延续。我们身边依然充斥着各种伪科学和成功学鸡汤,社交媒体上到处是未经证实的谣言。王充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结论,而是那种"核道实事,证定是非"的态度。在这个真假难辨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清醒的批判精神。 当合上这本厚重的著作时,我总忍不住想象:如果东汉多一些王充这样的思想家,中国的思想史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但历史没有如果。值得庆幸的是,《论衡》终究穿越时空来到我们面前,提醒着每个时代的人都该保持独立思考的勇气。在这个意义上,王充不仅是东汉的异端,更是永恒的启蒙者。他用文字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而我们都是这场对话的受益者。
论衡
知书房
论衡
王充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人物志
知书房
人物志
刘劭 著
《人物志》魏,刘劭(shào)撰述,《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辨析、评论人物的专著,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玄学著作,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 )。作者在自序中阐述撰著目的:“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魏时文帝曹丕接受陈群建议,用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材。该书即是在推行九品中正品评人物、选择人材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专著,旨在为推行九品中正制在理论上提供依据,在实践上总结经验,以推动这一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十六国时刘昞 为之作注,重在“疏通大义,不沾沾于训诂,文词简括”。其后流传既久,传本颇多谬误。明万历甲申(1584)河间刘用霖用隆庆壬申(1572)本旧版合官私书校之,去其重复,成为定本。今有《汉魏丛书本》、《明万历刘氏刊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等。其书自《隋书·经籍志》以后皆列于名家,《四库全书》则归入子部、杂家类一。
吕氏春秋
知书房
吕氏春秋
吕不韦 著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儒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荣枯鉴
知书房
荣枯鉴
冯道 著
《荣枯鉴》是一本经典的谋略著作。由五代宰相长乐老写成。五代宰相冯道一生仕唐晋汉周四朝﹐相六帝﹐因自号“长乐老”。《荣枯鉴》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视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何定义小人、如何防范小人、并最终战胜小人。
精选书评
知书客967994
奇书,奇得叫人摸不着头脑。时而如沐春风,时而如坠雾中;看得懂时醍醐灌顶,看不懂时如读天书。破旧立新处令人击节,絮絮叨叨处又叫人犯困。通达者有通达者的解法,愚钝者有愚钝者的困惑。读它不像读书,倒像在与千年前的倔老头隔空对话——说着说着就把自己绕进去了。疑时当读,信时更当读。满纸悖论,字字都是思想的迷宫。
论衡
知书房
论衡
王充
知书客488318
自暮春至仲夏,两阅月方卒读此卷。王充好为异论,每立一说必极诋古人,虽持之有故,然未免矫枉过正。其疾虚妄之志固可嘉,然辩驳太过,反失中道,致使全书八十余篇,大半皆在驳难,而少建设之谈。若夫性恶之说,尤类荀卿而失之偏颇。至于文辞蹇涩,议论芜杂,乃其才力不逮使然。丙申初夏闲斋漫笔于姑苏。
论衡
知书房
论衡
王充
知书客818018
《论衡》一书,后人读之,大抵翻看几页便弃置。王充好辩驳古人,攻讦圣贤,自谓独见,实则多穿凿附会。其论事理,常自相矛盾,又爱引谶纬之说,殊不足取。至于文辞之粗率,思虑之浅薄,更无足观。此书虽列于子部,终难掩其驳杂无理之弊,读之令人厌烦。
论衡
知书房
论衡
王充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