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氏春秋
知书房
吕氏春秋
吕不韦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6
发表书评
高诱注《吕氏春秋》过于简略,常遗漏关键信息,且多臆断之辞。陈奇猷校释虽详备,却堆砌材料而不加甄别,致使读者如入迷雾。许维遹集释稍胜一筹,但仍有疏漏,需对照毕沅校正本方能补足。书中"十二纪"部分文辞华美,但逻辑混乱;"八览"内容庞杂,缺乏主线;"六论"更是东拼西凑,不成体系。《察今》篇"故察己则可以知人"一句,各本皆误"己"为"已",校勘者竟未察觉。《上农》篇"量力不足"当作"量力而足",历代注家皆失校。若不愿深究文字训诂,仅取其思想精华亦可,但须警惕其中混杂的阴阳家糟粕。
奇书,治国之良方!酣畅淋漓,醍醐灌顶!可作权谋读,可作修身读;可整篇读,可择章读。春风得意时读,失意困顿时更该读。帝王将相能参透,市井小民也受益。这部千古奇书,藏着太多人生智慧。看透了,政治明镜高悬;读懂了,处世之道自来。治国如烹小鲜,修身如磨利剑。吕不韦真是大才,把人间百态都写尽了。读它千遍,不如实践一遍!
《吕氏春秋》号称集百家之长,实际上杂糅拼凑,毫无体系。吕不韦为彰显权势,召集门客堆砌文字,内容庞杂却浅薄。书中既讲儒家仁义,又谈法家严刑,还掺杂阴阳五行,自相矛盾处比比皆是。这种大杂烩式的著作,根本谈不上思想深度。更可笑的是,吕不韦自己就是个投机商人,却要故作高深谈治国之道。所谓"一字千金"的炒作,不过是权力的炫耀罢了。这种为政治服务的伪学术,实在不值得推崇。
这书吹得过头,实际没啥用。
在最迷茫的年纪翻开《吕氏春秋》,就像面对一面布满裂纹的铜镜。那些看似严丝合缝的天道人事之说,在现实中总显出奇怪的错位。十二纪里四季轮转的秩序,与我杂乱无章的生活轨迹形成刺眼的对照。吕不韦门客们编织的完美体系,像件不合身的礼服,套在当代人身上处处透着别扭。
我明白他们想说什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阴阳调和,君臣佐使。可当我在深夜加班,在早高峰地铁里窒息,在租房合同和体检报告间疲于奔命时,那些精妙的治国之道突然变得像出土的青铜器,庄严却冰冷。最讽刺的是书中"察今"篇,两千年前的智者在讨论如何与时俱进,而今天的我捧着竹简般的文言文,像在破译外星密码。
但总有些句子突然刺中要害。"流水不腐"让我想起搁置的健身卡,"竭泽而渔"像在嘲讽我的信用卡账单。或许这书根本不该当作处世指南来读,它更像一剂苦药,专治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虚妄与焦躁。每次合上书页,那些古老的智慧依然在纸上闪着冷光,而我依然在现实泥潭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