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荣枯鉴
荣枯鉴
冯道

荣枯鉴

冯道  

《荣枯鉴》是一本经典的谋略著作。由五代宰相长乐老写成。五代宰相冯道一生仕唐晋汉周四朝﹐相六帝﹐因自号“长乐老”。《荣枯鉴》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视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何定义小人、如何防范小人、并最终战胜小人。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49129
《荣枯鉴》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把人性说得很透。虽然书里讲的是古代官场的事,但很多道理放在今天也一样适用。书里说"小人不可得罪",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很多人就是不明白。我们总以为坚持原则就能把事情做好,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 书里最有趣的是对人性弱点的分析。比如它说"人主好仁则佞",意思是领导喜欢听好话,下面的人就会拼命拍马屁。这个现象现在也常见。还有"祸莫大于轻敌",这个道理在职场上特别实用。很多人吃亏就吃在低估了对手。 我觉得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它不说大道理。它直接把人性最真实的一面摊开来给你看。比如它说"君子不党",但接着又说"小人必党"。这些话可能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但确实说出了现实。 书里有很多具体的事例。比如它讲一个人怎么通过假装糊涂来保全自己,又讲另一个人因为太正直最后吃了大亏。这些故事都很有意思,读的时候会觉得古人真聪明,把人性看得这么清楚。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45935
说来可笑,三十岁那年我才在旧书摊上翻到这本被历代官场奉为圭臬的《荣枯鉴》。读罢掩卷,只觉得喉咙里梗着块沾了油的抹布——吐不出又咽不下。冯道这老狐狸写得倒是坦荡,把官场里那些见不得光的算计,用最精炼的骈句码得整整齐齐,像殡仪馆给尸体化妆的手法,既讲究又瘆人。 这本书最可怕之处,在于它把堕落写成了常识。什么"忧国者失身",什么"守愚胜于守智",字字句句都在教你如何把脊梁骨泡软了再往官场里钻。我仿佛看见冯道捻着胡须冷笑:别装清高了,这套规矩我晚唐时就玩明白了。那些冠冕堂皇的道德文章,在"君子非义不取利"的实用主义哲学面前,活像戏台上描金画凤的道具。 最让人脊背发凉的是,书中那些阴毒伎俩至今仍在职场巷战里上演。领导跟前要"示弱不示强",同僚之间须"疑人先用",晋升路上得"借势不借力"——这不就是现代企业里PPT大战的古代版?冯道要是活在当下,怕是能开个官场厚黑学培训班,门庭若市。 可悲的是,书中那些"圆滑处世"的金句,细品全是血泪腌出来的。五代十国朝不保夕的环境,确实逼得人只能学壁虎断尾求生。但把这种乱世生存手册当成普世智慧,就像拿着战地急救指南当养生宝典。我见过太多人把"忍辱为重"挂在嘴边,结果忍成了办公室里的透明人;把"顺势而为"当座右铭,最后顺到了裁员名单里。 这书最毒的地方,是把投机主义包装成了人生智慧。读着读着,眼前总会浮现出某种诡异的画面:满朝朱紫贵们人手一本《荣枯鉴》,像捧着《弟子规》般虔诚诵读,把蝇营狗苟念成了道德经。当冯道写下"善恶有名,智者不拘"时,恐怕早看透了后世会有无数聪明人,把这句话当成放弃底线的通行证。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梧桐正掉着叶子。忽然觉得这本书就像深秋的枯枝,看似透着禅意,实则早已被蛀空了芯子。那些精妙的处世之道,说到底不过是教人如何在腐烂的系统中,把自己也腌成一块不失体面的咸肉。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29168
《荣枯鉴》讲透了,是功力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95981
"枯荣鉴破虚名事,浮世争如净处身。"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95963
白岩松说:"现代人读太多处世哲学,真诚太少。古人活得简单,却懂得真情。"这让我想起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厚黑学",比如《荣枯鉴》。人们总说这是职场生存宝典,可我翻了几页就忍不住皱眉。 冯道这部"官场教科书"把人性算计写得太透彻,透彻得让人心寒。"小人苟富贵,君子守贫贱"——这种论调简直是在给投机者颁发道德执照。我承认现实社会需要智慧周旋,但把趋炎附势包装成生存智慧,未免太过赤裸。就像朋友说的:"现在连做坏事都要参考古籍了吗?" 书中那些"示弱藏锋"的伎俩,在茶水间见得还少吗?上周部门竞聘,李姐明明业务能力平平,却靠着"偶然"出现在领导健身房的手段上了位。看着她桌上突然多出来的《荣枯鉴》,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谄媚有术"。古人写的是乱世保身之道,今人却当成职场晋升秘籍,真是黑色幽默。 最让我不适的是那种将道德工具化的论调。"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这话看似通透,实则混淆了是非。就像我爸常说的:"不能因为有人靠溜须拍马成功了,就证明这条路是对的。"我书架上的《论语》蒙了灰,反倒是这种书被翻得卷了边,这个时代究竟怎么了? 昨晚整理书房时,又把这本书塞回了最底层。与其钻研如何"见人下菜碟",不如泡杯茶读读《菜根谭》。至少后者还告诉你"宠辱不惊"的真谛。办公室政治已经够累人了,何必再把古人那套糟粕当宝贝?说到底,活得坦荡才是真本事。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