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65585
2025年09月03日
"为学须是痛切恳恻做工夫,使饥忘食,渴忘饮,方得。"
朱子语类
知书房
朱子语类
黎靖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传习录
知书房
传习录
王守仁 著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
神灭论
知书房
神灭论
范缜 著
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的论战之著。范缜(约450~510)字子真,河南人。出身寒微,性情率直,“好危言高论”,不畏权势。齐梁两朝,先后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早年,曾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因果报应的言论,退而著《神灭论》。其基本论点是“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以此推论,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乃是“质”和“用”的关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正如刀刃与锋利的关系一样,刀刃没有了,锋利也就谈不上了。作者还对佛教加以指责,认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南北朝期间佛教盛行,南朝皇帝和世家豪族大都奉佛。寺院林立,僧徒云集,迷信成风,误国害民。《神灭论》一出,“朝野喧哗”。萧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又派人以高官相诱,范缜则断然表示决不“卖论取官”。后来梁武帝萧衍奉佛教为国教,又组织64人发表75篇文章对《神灭论》进行再次围攻,还亲自写了《敕答臣下神灭论》,指责其“妄作异端”、“违经背亲”,并以命令语气说:“言语可息(不要再坚持了)!”但范缜仍然“辩摧众口”,不为所屈。结果,被流放岭南。《神灭论》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论语集解义疏
知书房
论语集解义疏
皇侃 著
梁皇侃撰。十卷。南宋时已佚。唯唐时旧本流传于日本国,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则又由日本返回中国。皇侃序云:“门人痛微言一绝,景行莫书,于是佥陈往训,各记旧闻,撰为此书。成为实录,上以尊仰圣师,下以垂轨万代。按此书既是论难答述之事,宜以论为其名,故名为《论语》也。”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兹据江熙所集,皇侃《义疏》所引有十三家之多,即晋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弘(一说乃袁乔之误)、江淳、蔡系、李充、孙绰、周怀、范宁、王珉(一作王琰)。今本皇《疏》于江《集》十三家中,唯蔡系、周怀、王珉三家不见称述。其引取诸通说在江《集》外者凡二十八家。何晏所集《鲁论》七家,又采《古论》孔注为八家,并何为九家;江熙所集十三家,并江为十四家;皇《疏》所引二十八家,并皇为二十九家;通为五十二家。
精选书评
知书客813431
《朱子语类》卷数众多,我陆续翻看三个月。许多人看重朱熹的理学阐释,我却在意他的日常应答。他不回避学生提问,连"如何静坐"这种小事也仔细说明。大师肯俯身解答琐碎疑问,比建构宏大理论更难。学者容易好高骛远,何况已成权威者。从这些谈话能看到真学问的根基。
朱子语类
知书房
朱子语类
黎靖德
知书客626217
今天再次读到朱熹给陈淳的遗训,还是觉得很感人,忍不住把这套从硕士开始有一下没一下地读的书标记了。虽然没有像蔡元定绝笔那样厚积薄发的情感表露,但因为陈淳的身份和聚少离多的客观条件,加上他的用工好学,凸显朱熹舍不得他进而絮絮叨叨,说的也都是些中人以上的道理。
朱子语类
知书房
朱子语类
黎靖德
知书客791428
圣人语录,嚼蜡滋味。板着脸说教,弯着腰注疏。人人都要学他,人人都不懂他。有钱人把他当摆设,穷书生把他当敲门砖。状元照着他说,落第也照着他说。活着被嫌弃迂腐,死了被捧成圭臬。不如直接读《论语》,不必拐这个弯。朱熹不如孔子,朱子语类不如《论语》。绕远路!
朱子语类
知书房
朱子语类
黎靖德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