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12514
2025年09月03日
翻阅黎靖德的《朱子语类》,犹如在千年文脉中寻得一方活水源头。这部辑录朱子与门人问答的巨著,不仅承载着理学思想的精髓,更展现出一代宗师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每当我展卷细读,总会被其中那种将深邃哲理与生活智慧融会贯通的独特魅力所折服。 最令人叹服的是书中展现的治学方法。朱子谈读书,主张"循序渐进",反对"躐等而进";论思考,强调"虚心涵泳",切忌"先立己见"。这些看似简单的原则,实则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治学真谛。我常想,现代人读书总追求速成,若能领会朱子"读书须是仔细,逐句逐字要见着落"的教诲,何愁学问不扎实?尤为难得的是,朱子能将抽象的理学概念转化为日常生活的实践指南。比如论"持敬",他说"如对越神明",这种将道德修养具象化的表述,让玄之又玄的理学思想变得可触可感。 书中师生问答的场景栩栩如生,展现出令人向往的教学相长之境。朱子解答弟子疑惑时,从不简单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弟子自己思考。有弟子问"理气先后",朱子反问:"今且看天地间,什么是气?什么是理?"这种启发式教学,至今仍是教育典范。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片段,比如朱子教导弟子"早起"的重要性,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言语间流露出对生命时光的珍视。这些细节让理学大师的形象鲜活起来,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圣贤,而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 《朱子语类》在思想表达上展现出惊人的系统性。从宇宙本原到人伦日用,从格物致知到治国平天下,朱子思想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体系。读"理气"篇,能感受到他对世界本原的深刻思考;阅"为学"章,可领会其治学方法的精妙;品"处事"节,又能学到做人处世的智慧。这种将形而上与形而下完美结合的思维方式,正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所在。我常感慨,朱子谈"理一分殊",不正是在教导我们既要把握普遍规律,又要关注特殊现象吗? 书中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也别具一格。朱子解《大学》"格物"二字,说"格,至也;物,犹事也",将玄奥的哲学概念还原为具体的实践要求。他论《中庸》"天命之谓性",强调"性即理也",赋予传统命题新的内涵。这些诠释不是简单的文字训诂,而是创造性的哲学建构。作为读者,我常常惊叹于朱子既能恪守经典本义,又能开掘出新意的阐释智慧。他对"四书"的解读,至今仍是理解儒家思想的重要门径。 更难得的是,《朱子语类》中处处体现着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朱子论"知行关系",主张"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他说"为学须是切实去做",反对空谈性命。这种注重实践的学风,对矫正当时空疏的学术风气起到了关键作用。我特别欣赏朱子对待不同学说的态度:既坚持己见,又不排斥他说。比如他评价二程之学,既肯定其开创之功,也指出需要完善之处,展现出开阔的学术胸襟。 《朱子语类》的编纂体例也颇具匠心。黎靖德不是简单辑录言论,而是将零散的谈话按主题分类编排,使庞杂的内容呈现出清晰的脉络。读"太极"篇,可以系统了解朱子的宇宙观;看"读书法"章,能够掌握其治学方法。这种编排既保存了师生对话的原貌,又方便后人研读,体现了编纂者的深思熟虑。我常常想,若不是黎靖德等人的辛勤辑录,我们今天恐怕难以如此全面地了解朱子思想的全貌。 在反复研读《朱子语类》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这部著作的独特价值。它不仅是理学思想的宝库,更是中国传统教育智慧的结晶。朱子那种将高深哲理转化为日用常行的能力,那种诲人不倦的教学热忱,那种严谨而不失灵活的治学态度,都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每当我遇到学术困惑或人生难题时,总会想起朱子那些平实而深刻的教诲,它们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我在传统文化中求索的道路。这部历经八百年岁月洗礼的经典,至今仍在为我们提供着宝贵的精神资源。
朱子语类
知书房
朱子语类
黎靖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荀子
知书房
荀子
荀况 著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处世悬镜
知书房
处世悬镜
傅昭 著
《处世悬镜》是一本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经典古书。行为上,识为先;藏者盛,舍者得;曲为聪,止为智;忍为要,厚者成;信者无敌。世事无常,先求退安而后致荣达。
中论
知书房
中论
徐幹 著
儒学类著作。东汉徐幹著。今本二卷,共二十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云六卷。陈振声《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并作二卷,与今本合。北宋曾巩在《校书序》中指出:“始见馆阁及世所有徐幹《中论》二十篇,以谓尽于此;及观《贞观政要》,怪太宗称尝见幹《中论·复三年丧篇》,而今书此篇缺;因考之《魏志》,见文帝称幹著《中论》二十余篇,于是知馆阁及世所有幹《中论》二十篇者非全书也。”书中提出:“大义为先,物名为后”的命题,反对当时“鄙儒”之“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中论·治学》)。故其内容主要是阐明儒家经义。魏文帝曹丕称其成一家之义,足传于后。有《四部丛刊》本、《双鉴楼》本及《四库全书》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626217
今天再次读到朱熹给陈淳的遗训,还是觉得很感人,忍不住把这套从硕士开始有一下没一下地读的书标记了。虽然没有像蔡元定绝笔那样厚积薄发的情感表露,但因为陈淳的身份和聚少离多的客观条件,加上他的用工好学,凸显朱熹舍不得他进而絮絮叨叨,说的也都是些中人以上的道理。
朱子语类
知书房
朱子语类
黎靖德
知书客656268
朱子门径,尽在此书!横看竖看皆是智,细读粗读俱得道。春风得意时翻开,如饮甘霖;困顿迷茫时捧读,似获明灯。圣贤之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分明。童蒙可入门,大儒能参透。求师不如求己,读经不如读语。句句皆真传,字字藏珠玑!以我观之,此书实乃儒学之津梁,理学之宝筏,非寻常典籍可比。
朱子语类
知书房
朱子语类
黎靖德
知书客791428
圣人语录,嚼蜡滋味。板着脸说教,弯着腰注疏。人人都要学他,人人都不懂他。有钱人把他当摆设,穷书生把他当敲门砖。状元照着他说,落第也照着他说。活着被嫌弃迂腐,死了被捧成圭臬。不如直接读《论语》,不必拐这个弯。朱熹不如孔子,朱子语类不如《论语》。绕远路!
朱子语类
知书房
朱子语类
黎靖德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