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12249
2025年09月03日
惠洪这《冷斋夜话》号称禅门公案集萃,可细读下来总觉得禅味不足,反倒透着一股宋人笔记的市井气。那些所谓的机锋对答,不少是刻意编排的段子,哪有临济德山的真章?更可疑的是他笔下那些"顿悟"桥段,个个精巧得像戏台上的折子戏,倒像是专门写给士大夫消遣的禅宗同人志。我总疑心这和尚是把参禅当成了作诗,把公案玩成了文字游戏,难怪朱熹要骂他"以笔砚作佛事"。
冷斋夜话
知书房
冷斋夜话
惠洪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器经
知书房
器经
孤子 著
《器经》分大器、器具、器倾、守器四篇,通篇说器,实则以器说人,说世,说天地人和,是一篇器物专论。
文章缘起
知书房
文章缘起
任昉 著
文体论。旧题南朝梁任昉作。又名《文章始》。一卷。原书已佚。今传本疑即《新唐书·艺文志》所载张绩补作之书。论述诗文骚赋各体起源,共八十五题,颇通博。惟辞甚简略,时有疏误。有明陈懋仁注本,清方熊补注本。《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将其编入诗文评类。本书曾收入《文学津梁》等丛书,流传较广。《梁书·任昉传》提到“昉所著文章数十万言”,但没提到著有《文章缘起》。《隋书·经籍志》著录任昉《文章始》1卷,但已称有录无书,是其书在隋朝已不存。《新唐书·艺文志》载有《文章始》,注明“张绩补”。
避暑录话
知书房
避暑录话
叶梦得 著
二卷。书名又作《石林避暑录话》。《说郛》本作《乙卯避暑录》,则因作于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035),故名。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迁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在宋室南渡之初,岿然耆宿,藏书至三万余卷,诸儒之中,首屈一指。故通悉古今,所论皆有根据。南宋初期,人们追论北宋灭亡,多怪罪王安石变法、蔡京擅权。叶梦得曾为蔡京门客,对此不加贬斥。所记内容,多为北宋故实,士人轶闻,并评论作家作品,间及考证名物,又涉及宋以前事,可资参证。作者为蔡京门客,故叙蔡京之事,有隐约为其辨解之处,而于元祐党人,语多偏激。其叙写人物,幽默有趣,文辞浅近明白。
精选书评
知书客936611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翻开《冷斋夜话》,仿佛步入一个由哲思与禅意构筑的清凉世界,慧洪禅师以这声千古喟叹为引,将读者带入宋代文人笔下的诗意栖居。那些看似随性的月下闲谈、山寺笔记,实则是穿越时空的智慧珠玑,在茶烟琴韵间娓娓道破人间三昧。这部笔记小品恰似一柄素绢团扇,轻摇间便送出令现代人醍醐灌顶的北宋风雅。
冷斋夜话
知书房
冷斋夜话
惠洪
知书客113139
有人读《冷斋夜话》觉得它记录了文人雅士的生活趣味。有人说它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我却觉得这本书写得太零碎,很多故事没头没尾。惠洪总爱引用佛经,但说得不清不楚。宋代文人的闲谈真的值得专门记录下来吗?这些笔记到底想表达什么?看完整本书还是不明白作者到底要说什么。现在读这种书像是隔着玻璃看古董,好看但没什么用。
冷斋夜话
知书房
冷斋夜话
惠洪
知书客613684
《冷斋夜话》读来恍如隔世。惠洪和尚看似闲笔,实则暗藏锋芒。他记苏轼黄庭坚,不过寥寥数语,却把文人的傲骨写透了。书中谈诗论禅,表面清淡,内里全是血性。最难忘那段“诗到老来工”,分明是过来人的彻悟。宋人笔记多半流于琐碎,唯独这本,字字带着檀香与铁锈的味道。读完后才懂,所谓“夜话”,不过是把白日的锋芒磨成了夜里的星光。
冷斋夜话
知书房
冷斋夜话
惠洪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