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42948
2025年09月04日
最近重读谢赫《古画品录》,愈发困惑于这六法究竟该如何参透。"气韵生动"四字说得玄妙,可我这俗人看了半辈子画,依旧分不清何为死画何为活笔。谢赫把陆探微列为第一品,说其"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可如今连他的真迹都无处可寻,后人又如何体会这至高境界?我临摹古画二十余年,自以为得了三分形似,却在"骨法用笔"前屡屡败下阵来。最不解的是"经营位置",明明精心布局却总觉少了什么,画完再看,不是太满就是太空。或许正如谢赫所言"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我辈俗人终究难逃"各善一节"的命运。但这份对完美的执念,恰似那"传移模写"的痴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倒也在笔墨间品出几分人间真味。古画如镜,照见的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局限与不甘?
古画品录
知书房
古画品录
谢赫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艺舟双楫
知书房
艺舟双楫
包世臣 著
清包世臣 (1775-1855)撰。系文艺、书学论著。6卷,为 《安吴四种》之一。前4卷论文,后2卷论书,故称 “双楫”。世臣为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世称“包安吴”。嘉庆举人,官新喻 (今江西新余) 知县,关心时政,主张抗英。此书多论古文作法和他的崇尚,也录所作书序、碑传等。论书分为 《述书》上中下、《论执笔法》、《历下笔谈》、《论书绝句》、《国朝书品》、《答熙载九问》、《答三子问》、《自跋草书答十二问》、《与吴熙载书》、《记两笔工语》、《记两棒师语》等,阐述学习书法的经验和体会,评论汉代以来书法用笔源流和书法之优劣得失及金石碑版,辨析详博。下卷有辨误,及删定之 《书谱》、《十七帖疏证》、《邓石如传》等,提倡碑学,贬抑帖学,影响了清代后期以至今日的书风。世臣于文章书法自视甚高,品评作品好为高论,自成一家之言。后来康有为撰 《广艺舟双楫》6卷,发扬世臣表彰北碑之意,攻击帖学,提创碑版,碑书文字益为世人所重。本书有《艺术丛书》、《艺术名著丛刊》等本,近年有影印本面世。
草书状
知书房
草书状
萧衍 著
一篇。书论。南朝梁萧衍撰。此篇同《与陶弘景论书》、《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等,俱为愿人从中取法之论。是篇对草书技巧提出一些精到的看法。篇中首先论述草书的产生,说: “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对草书作了如下说明:“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云集水散,风回电驰。”
用笔法
知书房
用笔法
钟繇 著
三国魏钟繇著。载于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以自然元气宇宙论讨论书法艺术,认为“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书法家创造书法就如天以自然元气赋予万物,产生和创造了地上万物的美。文中还忆其学书:“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强调书家学习用笔的重要性,描其艰辛。所谓“每见万类,皆画象之”,主张学书根本上应师法天地自然。其说在中国书法美学上有重要地位。
精选书评
知书客967431
谢赫把顾恺之排到第三品,并评价:“但迹不逮意,声过其实。 ” 谢赫眼中的顾恺之所画人像比之陆、曹二人还是缺少神韵。后世对顾恺之的了解更深,是因为恰好有作品留存于世,如果陆、曹也有作品留存,他们的对比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 不过也有可能是谢赫不喜顾的作品,有意而为之。不过更映射了中国艺术史是幸存作品的历史。
古画品录
知书房
古画品录
谢赫
知书客335078
在故宫看历代画作时总会想起谢赫的《古画品录》。很多人讨论六法精要,我却更注意他对陆探微的评价。他说"穷理尽性,事绝言象",意思是画到极致反而说不出好在哪。这种评价方式很特别。现在的人总爱用夸张的词语夸一幅画,但真正的好画确实让人无话可说。看画的人多,懂画的人少。谢赫能看出这种境界,自己必定也是高手。
古画品录
知书房
古画品录
谢赫
知书客499736
什么古画品录,全是废话。书里说的道理谁都知道,画得好就是好,画得差就是差,还要写成书,真是闲着没事干。你打开看也浪费时间,合上看也浪费时间。高兴时候不用看,烦心时候看了更烦。懂画的人不用看,不懂画的人看了也白看。画就在那里放着,看了书也不会画得更好。还不如直接去看画。
古画品录
知书房
古画品录
谢赫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