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33747
2025年09月04日
家书,处世之宝典。妙哉、智哉、明哉!可晨起诵读,可夜半细品。得意时当看,失意时更当看。豪杰可受用,凡夫亦能受用。春风得意不可忘,山穷水尽更需读。求人不如求己,问道不如问道于书。吾每读之,如对坐聆训,字字珠玑,句句入心。为官者读之可明进退,经商者读之可晓得失,教书者读之可知育人。一部家书,半部人生!
曾国藩家书
知书房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冰鉴
知书房
冰鉴
曾国藩 著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阮籍集
知书房
阮籍集
阮籍 著
三国魏阮籍著。又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乐论》大约写成于正始初年(正始年始于240年,终于248年),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认为“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通易论》、《通老论》写成于正始年间,强调儒道合流,名教与自然相结合,主张“臣之求君,阴之从阳”(《通易论》),认为名教的基础在于自然,理想社会应当无为而治,“君臣垂拱”(《通老论》)。《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写于正始之后,全面继承了老庄思想,认为自然、天地、万物同为一体,皆一气之盛衰;善恶、是非、死生都无所区别;理想的人生应当无慧无求,顺应自然,“恬于生而静于死”(《达庄论》);认为今日士大夫恪守礼教当与裤中之虱无异;理想的社会形态应当无君臣、无礼法。现存最早版本是明嘉靖间陈德文、范钦刻本,此外还有天启、崇祯间张燮编《七十二家集》本,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严可均辑入《全三国文》本(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陈、范本为底本校勘出版两卷本,上卷文,下卷诗。
上林赋
知书房
上林赋
司马相如 著
汉赋。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的司马相如传将《子虚赋》、《上林赋》连成一气,南朝梁代萧统编《文选》,始分为两篇,《子虚赋》收入卷7,《上林赋》收入卷8。据《西京杂记》所载,司马相如写此赋时,“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跃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可见其构思之苦。《上林赋》与《子虚赋》同为汉赋代表作,其内容上承《子虚赋》所述,当子虚、乌有二先生互相夸耀楚、齐时,亡是公以天子代表的身份,申明诸侯国应纳贡述职的道理,又极力渲染了天子上林苑的广阔和天子出猎的壮观。然后,笔锋一转,叙述天子对“大奢侈”幡然省悟,命令“解酒罢猎”,使子虚、乌有“愀然改容”,有所悔过。刘勰曾说:“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文心雕龙·诠赋》)而明人王世贞则在其《艺苑卮言》中说,司马相如此赋“材极富,辞极丽,而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意极高,所以不可及也”。《史记》、《汉书》本传指明:因司马相如在梁地作《子虚赋》受到汉武帝召见,他便“请为天子游猎之赋”,以《上林赋》进呈,所以一般都将这两篇赋视为正续篇,往往一并论之。
精选书评
知书客867163
看曾国藩的家书,密密麻麻写了那么多。他一边打仗一边教导家人,看起来是个完人。但我不明白,一个人怎么能同时做好这么多事?战场上的冷酷和家书的温情,难道不矛盾吗?他给弟弟们的那些教训,读起来像圣人训话。普通人能做到吗?也许他只是把自己架得太高了。说得头头是道,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这就是我的困惑。
曾国藩家书
知书房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知书客417442
读《曾国藩家书》的人很多,都在说他的自律和持家之道。我却注意到他对失败的坦然。作为晚清重臣,多次战败后写给家人的信里看不到推诿,只有反省和坚持。这种态度比成功时的说教更有价值。身居高位者往往爱听颂扬,能做到直面错误并写下来,需要极大勇气。从这些家书里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人,而不只是教科书里的圣人形象。
曾国藩家书
知书房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知书客453191
奇文,诡异之极致。读也愁,不读也愁。正看不得其意,反看更生迷惘。清平之日读之添堵,落魄之时读之益苦。智者愈读愈惑,愚者竟得几分清明。绝处可读,盛时亦可读,然终究不知所云。拜师不如求师,求师不如疑师。疑师之道,岂非《反离骚》之道乎?这般颠倒文字,叫人如何不踟蹰再三!
反离骚
知书房
反离骚
扬雄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