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22093
2025年06月23日
奇书,《鹖冠子》也!文采飞扬,思辨超绝。快哉,读之如饮烈酒;妙哉,思之似见天光。无论布衣卿相,读之皆有得。得意时读之可守中,失意时读之能开怀。既可作治世良方,又能为修身宝鉴。字字珠玑,章章入髓。比之老庄更显锋芒,较之孔孟别具风骨。读此书不必正襟危坐,躺着看、走着读,皆有所得。悟道之捷径,明理之快途!
鹖冠子
知书房
鹖冠子
鹖冠子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黄庭经
知书房
黄庭经
魏华存 著
黄庭经指《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和《太上黄庭外景玉经》,约出于魏晋之际,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大旨在于服气以养精神。主张固守精神,则身形可以长存。《内景经》乃道教上清一脉修习要典,据传为上清仙真降授于南岳魏华存,后来成为宋元内丹家修炼内丹的重要典籍。有学者认为《外景经》则与早期天师道关系密切,较内景早出,而为内景经的源流,也有相反意见主张内景经较为早出。黄庭外、内二经,《外景经》一百九十六句,分为上中下三经或二十四章,《内景经》四百三十七句,分为三十六章,均是规整的七言韵语,各版本异文甚多,句之多少、有无及次序先后,各有不同。是书以韵语描述人体五官、五脏、六腑以及全身八景诸神二十四真形象与作用,旨在存神内观,固精练气,填满黄庭,久而行之,则五脏生华、色返孩童,最后臻至长生久视之境。
老子指略
知书房
老子指略
王弼 著
三国魏王弼著。关于本书的版本流传及考证情况,王维诚说:“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载《老子》王弼注二卷。叙录谓弼又作《老子指略》一卷。今王弼《老子注》现存,其《老子指略》则亡。查《旧唐书·经籍志》载《老子指例略》二卷,不著撰人。然《唐书·艺文志》则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可知旧志《老子指例略》二卷当即王弼所撰。此后则《宋史·艺文志》载《道德略归》一卷。宋濂《子略》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郑樵《通志艺文略》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又晁氏《郡斋读书志》载《老子略论》一卷,注云,魏王弼撰,凡十有八章。详察上列《旧唐书·经籍志》以下六家著录王弼之书,书名不全同,卷数亦或异,然无一家同时著录二书名者。窃疑各家所载,皆即《释文》叙录所称《老子指略》一书”(《魏王弼撰〈老子指略〉佚文之发见》,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7卷第3期)。王弼对《老子》的看法是:“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观其所由,寻其所归,言不远宗,事不失主。文虽五千,贯之者一;义虽广瞻,众则同类”(《老子指略》)。从这一见解出发,他把老子的“有生于无”的思想发展成为“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他说:“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故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也”
庄子注
知书房
庄子注
郭象 著
中国魏晋时期的哲学伦理学著作。作者郭象,字子玄,河南洛阳人。本书共10卷。本书首先建立了万物殊形、各自“独化”而成的理论前提,认为万物各有其性,要达到“性命全”而得“福”,就应各守其性而不能越轨。人也是这样,人的性也各不相同,有高贵与卑贱之分。这种差别是本于“自然”的,人们的尊卑贵贱之分是合情合理的。本书认为,包括刑、礼、法、德在内的整个名教都是与“我”无关、本于自然的。仁义规范和礼法制度都是变化不定的,它们只是“迹”,而不表现“真性”,因此不必遵循传统的道德规范和制度。另外,还提出了安分守己的人生观,认为人们性的贵贱是固定不变的,其遭遇都是命定的,无法支配和把握自己的前途。人们应安分守己、顺从“命”的安排。人们应追求的理想只能是“逍遥”和“坐忘”。“逍遥”之境界即为人们各尽其性,而要达到此境界就应断绝“羡欲”的念头。人要摆脱是非、生死的烦恼,就应“坐忘”、“忘年”、“忘义”等,达到“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进入无不通的最高境界。本书包含着许多糟粕性内容,是麻醉人民的精神毒品,但在一些地方也有合理的思想,如肯定了礼义、法制的变化性等,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其一定的地位。
精选书评
知书客595162
奇书,但难懂。《鹖冠子》太混乱了。里面讲了一大堆天地自然的道理,看上去很厉害,但是前后对不上。有人说这本书很好,有人说这本书很怪。看的时候会让人有很多疑问,为什么写着写着突然就变了。读第一遍不明白,读第十遍还是不明白。可能本来就是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庄子看得懂,老子看得懂,偏偏这个不上不下。想起来就看,反正也记不住。
鹖冠子
知书房
鹖冠子
鹖冠子
知书客218426
在书店里翻看《鹖冠子》,很多人被书中的道家思想吸引,我却更关注书中关于治国之道的议论。作者认为君主应该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很多人觉得这些观点过于理想化,但仔细想想,如果统治者能减少干预,反而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本书虽然年代久远,但其中的治国理念在今天依然值得思考。
鹖冠子
知书房
鹖冠子
鹖冠子
知书客823497
翻阅《鹖冠子》时,很多人会感叹书中深奥的道理。但我更在意的是那些简单的对话。鹖冠子只是一介平民,却敢直接向君主进言。他说的道理很普通,但要当权者听进去却很难。普通人能说真话不奇怪,奇怪的是君主愿意听。书中那些关于治国用人的对话,放在今天依然适用。权力容易让人封闭自我,愿意听逆耳之言的人实在太少。
鹖冠子
知书房
鹖冠子
鹖冠子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