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田子
田子
田骈

田子

田骈  

一卷。原题周田骈(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田骈,亦称陈骈,号田口子,战国时齐人,彭蒙的学生,齐国稷下学者之一。据《庄子·天下》记载,田骈和慎到同为道家一派。主张 “贵齐”,认为“万物皆有所可,皆有所不可。”要求人们放弃是非观念,不坚持己见,“与物宛转”。儒者常斥其非。《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田子》二十五篇,隋唐志都不著录,说明其书久佚。清马国翰从《吕氏春秋》中辑得三篇,并引《淮南子》之文参订校补,又附考一篇合为一卷。后世学者称《田子》发明道德之术而运用于世,是研究先秦道家思想可资参考的古籍。现存《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38092
读《田子》的时候,常常觉得困惑。书里讲的道理看似简单,但放在现实中总是很难做到。田子说人要保持本心,可现在的世界诱惑太多,想坚持自己太难。有时候觉得自己在做对的事,可别人不这么看,最后只能跟着大家的想法走。 田子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但现实生活处处都是规矩。既要遵守社会的规则,又要保持内心的平静,这中间的平衡点到底在哪里?书里说人要像水一样柔顺,可遇到具体事情时,还是不知道该强硬还是退让。 看着身边的人都过得明明白白,自己却总在纠结。田子的话好像有道理,但真正用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也许这就是成长的烦恼,知道对错,却找不到对的路。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13912
有人说:"现代人追求效率,却丢失了存在感。古人慢条斯理,反而活得明白。"最近我开始在古籍里寻找答案,偶然翻到《田子》,却陷入了更深的困惑。 这本记载战国时期田子方言行的书,表面是劝人向善,细读却充满矛盾。田子主张"无为",却又周游列国;提倡"寡欲",自己却著书立说。就像我一边崇尚极简生活,一边忍不住收集各种版本的经典。这种分裂感让我想起父亲,他总说"知足常乐",可每次看到邻居换了新车,眼神里总闪过不甘。 田子的弟子们记录的那些对话,看似充满智慧,细想却经不起推敲。"与物无争"和"匡扶天下"要怎么兼顾?就像我那个爱喝茶的朋友,一边说"茶道贵在自然",一边执着于水温必须85度。这种矛盾让我想起去年在杭州龙井村,看到茶农们顶着烈日采茶,突然觉得所谓的"茶禅一味"有些残忍。 最让我困惑的是田子对待弟子的态度。他时而温和如春风,时而严厉如秋霜。这让我想起大学时的哲学教授,总在课上强调"真理是简单的",下课却抱着一摞参考书匆匆离去。或许古人比我们更清楚:生活本身就是个悖论。就像我现在,明明读不懂《田子》,却还在熬夜做笔记。 窗外的桂花开了又谢,书页间的批注越写越多。田子说"心若止水",可我的思绪总像被风吹皱的池水,泛起一个又一个问号。也许困惑本身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礼物?就像父亲尝遍十大名茶后,依然最爱那杯普通的炒青。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66345
在翻阅《田子》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在这个追逐效率的时代,我们是否忽略了某些更本质的东西?田子所展现的生活智慧,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着祖父下地干活的场景。那时觉得锄头很沉,日头很毒,如今回想起来,那些汗水中浸透的,是金钱买不到的生存哲学。 田子教导我们"不违农时"的道理,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自然法则。前些天和一位老农聊天,他说现在年轻人种地总想着用化肥催熟,反而种不出好味道。这让我想起书中强调的"顺应天时",突然意识到,现代农业的困境,或许正是因为我们太急于打破自然的节奏。田子对时令的尊重,实际上是对生命规律的敬畏,这种智慧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田子关于"深耕易耨"的论述,让我联想到现代人的工作态度。我们总是追求速成,却忘了任何有价值的成果都需要时间的沉淀。记得父亲常说:"地不会骗人,你付出多少,它就回报多少。"这种朴素的劳动观,在田子的文字中得到了印证。现在的年轻人频繁跳槽,追求即时回报,是否也像那些揠苗助长的农夫一样,最终只会收获失望? 最触动我的是田子对"守望相助"的倡导。去年老家发洪水,村里人互相帮衬的场景,与书中描述的乡邻之情如出一辙。在这个强调个人主义的时代,我们似乎正在失去这种宝贵的社群意识。我的邻居是位独居老人,每次下雪我都会帮他扫雪,这小小的举动,不正是田子精神的现代延续吗? 田子对节俭的推崇,在今天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尤其值得深思。母亲总把破旧衣服改成抹布,把剩饭做成新菜,以前觉得寒酸,现在才明白这是对资源的敬畏。书中"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训诫,与当下环保理念不谋而合,却比现代环保口号多了几分生活的温度。 读罢掩卷,田子的智慧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我们追求科技进步、物质丰富的同时,是否也该保留一些传统的生存智慧?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人终究要回到土地,回到最本真的生活状态。这些看似古老的道理,或许正是解决现代困境的钥匙。田子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农耕技术,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这种传承,远比任何物质遗产都更为持久。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06541
很实在的道理。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89215
田子之文,句句入心。
2025年07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