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67949
2025年09月04日
"不深探古人著述之意,虽多亦奚以为?" —— 沈括《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知书房
梦溪笔谈
沈括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龙文鞭影
知书房
龙文鞭影
萧良有 著
蒙学课本。原名《蒙养故事》,又称《训蒙四字经》。明萧良有纂辑,夏广文为之作注。书中内容,采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故事及神话传说,按照韵部,编成对文,加以排列。清杨臣诤认为此书“有裨后学”,“逸而功倍”,加以订补,改名《龙文鞭影》,即取“龙文,良马也,见鞭即疾驰,不俟驱策”之义。喻学童读之,如良马之日进千里。清光绪间李恩绶有感于此书“风行日久”,其中“缺略复叠谬误之处亦逐篇有之”,遂逐一校对增删,重新付梓,是为《校补龙文鞭影》本。
风俗通义
知书房
风俗通义
应劭 著
简称《风俗通》。东汉应劭著。原书30卷,今本仅存10卷。清·严可均在《全后汉文》中辑佚文6卷;《姓氏篇》自宋已佚,后又在明《永乐大典》中辑出,附录于末。198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除10卷外,还将收集到的唐、宋、明三代各类书中保存的佚文编文27部分附于后。10卷篇目为:皇霸、正失、愆礼、过誉、十反、声音、穷通、祀典、神经、山泽,137条。该书写作于“王室大坏,九州幅裂,乱靡有定,生民无几”的东汉末年,写作目的是“言通于流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也”,从而用以整齐风俗,使上下之心“咸正于正”(引文均见《风俗通义》序)。全书依据原始儒家理论,论考古代历史、风俗礼仪、时人流品、音律器乐、山河薮泽、怪异传闻,内容涉及极广,多侧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范晔在评价该书时曾说过:“文虽不典,后世服洽闻。”版本甚多,《四部丛刊》影元大德本较佳。注本还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
避暑录话
知书房
避暑录话
叶梦得 著
二卷。书名又作《石林避暑录话》。《说郛》本作《乙卯避暑录》,则因作于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035),故名。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迁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在宋室南渡之初,岿然耆宿,藏书至三万余卷,诸儒之中,首屈一指。故通悉古今,所论皆有根据。南宋初期,人们追论北宋灭亡,多怪罪王安石变法、蔡京擅权。叶梦得曾为蔡京门客,对此不加贬斥。所记内容,多为北宋故实,士人轶闻,并评论作家作品,间及考证名物,又涉及宋以前事,可资参证。作者为蔡京门客,故叙蔡京之事,有隐约为其辨解之处,而于元祐党人,语多偏激。其叙写人物,幽默有趣,文辞浅近明白。
精选书评
知书客595162
这部宋代笔记在科林书店翻了三次,多数人惊叹于沈括的博学,我却更看重他记录科技发明时的严谨态度。在士大夫轻视匠人的时代,能如此客观记述百姓智慧,尤为难得。书中对活字印刷、石油开采的记载,不因事小而略,不因俗而弃,这种求真精神,比那些鸿篇巨制更见风骨。读至"匠人有妙思"的段落,总觉纸页间跃动着士人少有的谦卑。
梦溪笔谈
知书房
梦溪笔谈
沈括
知书客484698
这书真不怎么样。内容杂乱无章。东一句西一句。作者看似博学其实很肤浅。记录的东西大都不可靠。有些说法明显是错的。读起来费劲还没收获。正经人谁看这个。搞研究的觉得太浅薄。普通人又看不懂。装模作样写了一大堆。实际没啥用。吹捧的人都是跟风。建议直接扔了。浪费时间。
梦溪笔谈
知书房
梦溪笔谈
沈括
知书客731535
沈括这本笔记啊,写得真叫一个杂。说它包罗万象吧确实啥都有,天文地理医药算术样样都记;可你要说它有多深奥吧,又觉得就是个读书人的随手札记。最气人的是那些神神叨叨的故事,明明可以三句话说完,非得绕来绕去写一大段。不过话说回来,宋朝人写的科普书能传到现在,倒也有它的道理。
梦溪笔谈
知书房
梦溪笔谈
沈括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