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沈括

梦溪笔谈

沈括  

《梦溪笔谈》,或称《笔谈》,是中国北宋沈括所作的笔记体著作,原有26卷,分17门,题材广泛,记录作者所见所闻及研究心得,当中有三分一以上的内容,叙述有关科学技术的各方面先进成就,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医药和乐律等各范畴,使本书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重要著作和珍贵资料。科技以外,《梦溪笔谈》记下沈括仕途生涯中的见闻、相关知识及对政策的检讨,也记载作者在考古学、美术与音乐方面的研究心得,以及作者耳闻目睹的各种不可思议的怪异事情。1956年出版的《梦溪笔谈校证》合《梦溪笔谈》原书、《补笔谈》及《续笔谈》共30卷,分609条,是目前学术界使用的标准版本。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7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24020
困惑时读沈括,他告诉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观察自然现象时,他解释:"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研究天文时,他记录:"极星不动,乃天之中"。遇到技术难题时,他分析:"活字印刷,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思考水利工程时,他记载:"作水平以测高下,其法精密"。还有"磁石磨针,则能指南""石油生于水际砂石间""隙积术者,谓积之有隙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沈括的身影。 几乎每个对自然现象感兴趣的人,都会在某个时刻与他相遇。沈括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最复杂的道理。他观察细致入微,从不放过任何细节。他思考问题全面,从不轻易下结论。他记录事实准确,从不添油加醋。他解释现象清晰,从不故弄玄虚。 在他的笔记里,能看到一个学者最朴实的治学态度。他写下这些不是为了炫耀,只是为了记录真相。他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实实在在的观察。他不是在教导别人,而是在分享自己的发现。
2025年07月19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62132
三十岁那年重读《梦溪笔谈》,忽然明白古人所谓"格物致知"四字的重量。沈括用三十年光阴丈量天地,从星象历法到草木虫鱼,那些看似琐碎的记录里藏着最动人的执着——原来人活一世,不过是在无常中寻找有常。我整理实验数据时常常想起他测日影的竹竿,明明知道千年后连汴京的城墙都化作尘土,却还是要把十二气历算得分毫不差。这大概就是学者最深的矛盾:既知万物终将湮灭,又偏要在这湮灭前刻下痕迹。近来实验室的年轻人总说我的研究太过古旧,可每当我翻开这本笔记,看见他用朱砂批注的星图,就觉得我们不过是在重复同一种徒劳而美丽的仪式。人终究要活在具体的事物里,就像沈括观察陨铁上的气孔,就像我记录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曲线。这种近乎固执的专注,或许才是对抗时间最优雅的方式。
2025年07月19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65470
“自古星历之书,徒以耳目所及为之,未能尽天地之变也,予尝考之物理,颇得其要。”——《梦溪笔谈》这部横跨科学与人文的千年奇书,在丹青与格物之间开辟出一条超越时代的求真之路。沈括以官员之身行学者之实,其笔端流淌的不仅是宋人的智慧,更闪耀着人类理性穿透时空的光芒。这本厚达六百余则的笔记,恰似一座建在文字里的活字印刷坊——天文历法在这里排成星图,数学音律在这里化作算珠,生物医药在这里长成草木,而活字印刷与石油命名的开创性记载,则永远凝固了文明进阶的惊鸿一瞥。不同于西方《自然史》的博物志趣,也异于《天工开物》的技术图解,它用士大夫的砚台研磨朱砂与雪花,让指南针在论语旁自行运转。当我们发现沈括记载的磁偏角比欧洲早四百年,用等比级数解垛积问题超高斯六百年,那些曾被归入“奇技淫巧”的记述,终在现当代科学史中迸发出迟来的雷鸣。这部百科全书式的随笔,最终在历史长河里沉淀成最珍贵的宋版书——它的每一页都在提醒我们:真正的文明,永远在格物致知的路上。
2025年07月1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11173
"不深探远取,何以得之?"沈括以朴素的求真精神,在《梦溪笔谈》中建构了一座横跨科学与人文的思维迷宫,这部宋代百科全书式的笔记,恰似一面蒙尘的铜镜,既照见古人观察世界的智慧棱光,又折射出今人仍须仰望的思想高度。
2025年07月16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42046
沈括的《梦溪笔谈》里有很多关于自然现象的记录。他用简单的方法解释了复杂的事情。比如他观察彩虹的形成,认为阳光穿过雨滴就会产生彩色的光。这和现代科学解释很接近。他能够用眼睛看到的东西推导出背后的道理,这种能力很了不起。 书中还记载了很多技术发明。他详细记录了活字印刷术的制作过程。这种技术后来改变了世界。沈括不仅记录,还亲自参与改进。他认为技术应该让更多人受益。这种想法在当时很超前。 沈括对数学也有研究。他提出用"隙积术"计算堆积物体的数量。这个方法比西方早了好几百年。他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值得学习。 书里还谈到医药知识。沈括发现很多药方有问题,就自己试验改进。他相信实践才能出真知。这种态度对现在的人也有启发。不要轻信传言,要亲自验证。 沈括遭遇过政治挫折,被贬到偏远地区。但他没有放弃研究。在艰苦环境中仍然坚持观察记录。这种毅力让人佩服。他证明环境不能阻止求知的心。 《梦溪笔谈》包含天文、地理、生物等各个方面。沈括用朴实的语言记录所见所闻。他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只求准确表达。这种务实的写作风格很可贵。读起来不费劲,又能学到东西。
2025年07月15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