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52090
2025年08月01日
翻开《上林赋》,铺天盖地的华丽辞藻让人目眩神迷。那些关于上林苑的鸿篇巨制,将天子游猎之盛事描绘得淋漓尽致,却总让人觉得漂浮在半空。司马长卿的才情确实令人叹服,但读完只记得"于是乎崇山巃嵸"这般堆砌的句式,反而不见真情实感。这般刻意雕琢的汉赋,究竟是为了歌颂帝王,还是在炫耀才学?我们这些后世读者站在时光的这头,望着那些早已消散的羽猎场景,只觉得茫然若失。
上林赋
知书房
上林赋
司马相如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袁阳源集
知书房
袁阳源集
袁淑 著
南朝宋诗文别集。一名《袁忠宪集》。袁淑撰。袁淑字阳源,死后追赠太尉,谥忠宪。据《宋书》本传,袁淑有文集传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袁淑集》11卷,其中包括录1卷,又说明“梁十卷,录一卷”,可见《隋志》所见即南朝旧本。《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 艺文志》著录十卷。宋时已佚。今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本一卷。
魏武帝集
知书房
魏武帝集
曹操 著
《魏武帝集》是三国魏武帝曹操的诗文集,又称《曹操集》。《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魏书》说:“(太祖曹操)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可见于戎马倥偬之中,仍然勤于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传世者有19种之多,《魏武帝集》30卷不过是其中一种。《隋书·经籍志》著录 《魏武帝集》26卷,并注:“梁三十卷,录一卷。梁又有《武皇帝逸集》十卷,亡。”两《唐志》亦著录《魏武帝集》30卷,《宋史·艺文志》则不载,说明唐以前有不同本子流传,至宋已散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魏武帝集》1卷,收入诗文百余篇。
洛神赋
知书房
洛神赋
曹植 著
辞赋名篇。三国魏曹植作。《文选》、《艺文类聚》见载。此赋当作于黄初四年(223)。曹植入朝后回封地途经洛水时,联想起洛水神女宓妃的传说,受到宋玉《神女赋》的感发,虚构人神相爱的悲剧,以寄托情志。赋文围绕人神相爱的主线,分成六层。先写发现洛神的经过;其次写洛神的体态容貌美,这是全文描写最为精采的部分,作者从姿态美、容貌美、情态美、服饰美、行为美五个方面毕呈神女的魅力,为相慕作了铺垫;其次写君王对洛神的爱慕;其次写洛神受到感动而深切地爱慕君王,将人神相爱推向高潮;其次写洛神被迫离去的悲剧;最后叙述离开洛川,照应首段。此赋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感甄说,见《文选》李善注引《记》:甄逸女本为曹植所求,后为曹丕所得,谗死后,曹丕将其枕赍曹植,植过洛水有怀而作《感甄赋》,魏明帝改为《洛神赋》。后世多不取此说。二是寄心君王说。赋文云“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本文的主题当是以“人神道隔”的悲剧,曲折地表达求试不可、壮志难酬的不幸身世。赋文描写细腻而生动,如写神女之美,广比博喻,多面烘托,穷形尽貌。此赋为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名作,最能体现曹植“文才富艳”的创作特色,其影响巨大。晋代书法家王献之曾书写过《洛神赋》,画家顾恺之也有传世的《洛神赋图》。
精选书评
知书客445041
上林一赋见汉家气魄,相如之笔力犹今震撼。读至"弥山跨谷"处,奔腾之气竟自纸上跃出,令人想见当年天子旌旗猎猎、车骑如云之盛况。其文如群山奔涌,字字皆含天子威仪,非相如不能为此雄文。后世文人描摹宫苑,多如闺阁小景,唯此赋能得帝王胸襟。我在灯下捧读,恍见未央宫中烛影摇红,文士挥毫泼墨,成就这篇千古绝唱。
上林赋
知书房
上林赋
司马相如
知书客984227
翻开《上林赋》,多数人读到的是辞藻华美、气势恢宏。我却看到司马相如在铺陈帝王游猎盛况时,暗含的讽谏之意。表面上写苑囿之广、禽兽之多,实际上在提醒汉武帝不要沉溺享乐。这种委婉的劝诫比直白的批评更难写。一个文人既要保全自己,又要尽到劝谏的责任。司马相如做到了。更难得的是汉武帝读懂了,并且收敛了扩建上林苑的念头。
上林赋
知书房
上林赋
司马相如
知书客908339
《上林赋》铺陈上林苑之壮丽,极尽词藻之能事。后世读之,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其雄浑气象。司马相如才情横溢,将天子游猎之盛况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然而细究之下,终觉铺排太过,刻意求工,反失自然之趣。其文采虽盛,却少真情实感,徒以炫技为能。后人学之,往往得其形似而遗其神韵,实在可惜。
上林赋
知书房
上林赋
司马相如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