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72115
2025年09月04日
有人从李煜的《书述》看出亡国之君的悲凉,有人品出帝王生活的奢靡。我却从中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人在倾诉。他写写字,弹弹琴,说说心里话,和我们普通人没什么两样。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上的人物也是血肉之躯,有喜怒哀乐。在功名利禄之外,他们同样追求着简单的生活乐趣。李煜用最平实的语言记录日常,反而让千年之后的我们看得更真切。这就是好文字的力量。
书述
知书房
书述
李煜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著
原名 《茶论》,又称 《圣宋茶论》。茶叶专著。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 年 (1107)。自 《说郛》刻本始改今名。另有 《古今图书集 成》刊本。全书二千八百余字,首为绪言,次分地产、天时、 采摘、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 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目。对于当时 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等均有详细论述。其中 论及采摘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煮之妙尤为精辟, 反映北宋以来茶业发达和制茶业发展的一个侧面。有些论述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续画品
知书房
续画品
姚最 著
一卷。又称 《后画品录》、《续画品录》。南朝陈姚最撰,其生平不详。姚最值社会动荡之际,由梁入陈。姚最对谢赫之《古画品录》所分品第不满,尤其对顾恺之被列为第三品、居陆探微之下,颇感不平,而认为顾氏绘画古今无双,故继《古画品录》而作 《续画品》。《续画品》只叙年代,不分品第,以梁元帝始,于解倩终,共录二十人。其中论断既有一人一论,亦有二人、甚至三人一论,如嵇宝均与聂松二人一论,释僧珍和释僧觉二人一论,释迦佛陀、吉底惧及摩罗菩提为三人一论,共存十六则论断。有人名下附有标注,如第一条“湘东殿下”下注曰:“梁元帝初封湘东王,尝画芙蓉图、醮鼎图。”似这类注释尚属姚氏之本文。而如 “张僧繇”条下之“五代梁时吴兴人”则绝非姚氏所注,为后人传抄时增益。姚最对二十位画家之论评多则五六行,少则三四句,气体雅隽,骈词俪句,辞采秀丽,但其内容单薄,不成系统,故被张彦远之 《历代名画记》讥为浅薄漏略,亦是实词。《续画品》 有明刊本、《画苑》本、《津逮秘书》本、《说郛》本、《砚北偶钞》本、《百川学海》 本、《美术丛书》 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四库全书》 本。
古今书人优劣评
知书房
古今书人优劣评
萧衍 著
《古今书人优劣评》,或作《书评》、《评书》,旧題梁武帝撰。此编唐以前书俱未引及,始见于宋《淳化阁帖》,隋僧智果书,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有武帝《评书》 一卷,又《古今书人优劣》一卷,或即是编,故《宋史•艺文志》据以著录,今详核其文,多与袁昂《书评》相同,袁昂于武帝普通四年,奉勑评古今书,今本《书评》后,尚附载原启,知此书非出于武帝。今本中有为袁评所无者若干条,当为后人附益。宋朱长文辑《墨池編》,取两本会而录之,共得三十七人,《书苑菁华》所录二十八人。
精选书评
知书客417495
读李煜的《书述》,无论是书法理论还是个人心得,都展现了他的深刻见解。他的叙述清晰有条理,对书法的运笔、结构都有详细说明,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实践与思考。后人阅读此文,既能了解他的书法理念,也能感受到他的严谨态度。一个帝王能把书法钻研到这种程度,实属难得。文字简练但内容充实,对书法学习者有实际帮助。
书述
知书房
书述
李煜
知书客288175
好书,但不容易搞懂。开始读有点费劲,慢慢才看出门道。随便翻一页也能读,从头到尾看也行。心情好的时候可以看,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可以看。聪明人能从中学到东西,普通人也能有点收获。倒霉的时候应该读,顺利的时候更应该读。光欣赏文字没用,要琢磨里面的意思。琢磨透了,就是你的本事。
书述
知书房
书述
李煜
知书客337155
李煜《书述》一篇,词采华美而意蕴单薄,不过亡国君主自矜翰墨耳。观其所论笔法,故作高深之态,实则堆砌典故,未得书法真谛。其文风绮靡浮艳,恰似其人,终日沉溺于风月而不思治国之道。纵有片言只语可采,终究难掩其才短识浅。后世论者多惑于其帝王身份,未免过誉,殊失公允。
书述
知书房
书述
李煜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