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75390
2025年06月23日
庚子仲夏始读《雷峰塔》,半月而竟。张氏以清冷笔调写家族记忆,如剥茧抽丝,层层递进。其写人事之微妙,状物之精准,尤见功力。世谓其文风阴郁,余独爱其中暗藏暖意,譬若深秋午后一抹斜阳。白流苏之倔强,七巧之锋芒,皆可在字里行间觅得端倪。昔年读《金锁记》未解其妙,今始悟张派文字之真味。壬寅立冬后三日墨庵漫记于沪上小楼。
雷峰塔
知书房
雷峰塔
方成培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感天动地窦娥冤
知书房
感天动地窦娥冤
关汉卿 著
简名《窦娥冤》。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一楔子,旦本。剧写楚州寒儒窦天章上京应举,为抵债,将七岁女儿端云送往蔡婆做童养媳。端云后改名窦娥,十七成婚,不久夫死,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因向赛卢医索债被骗至荒郊将被勒死,遇张驴儿父子撞见救下。张驴儿询知蔡婆儿媳亦寡,遂以绳索威逼蔡婆招赘其父子上门,婆无奈领至家,为窦娥坚拒。张要挟赛卢医卖给毒药,投毒于汤内,欲害死蔡婆以胁窦娥就范,不料汤被张父误食,而窦娥仍守贞不从。张遂诬告窦娥“毒死公公”。昏官楚州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流血昏死仍不招。官又欲加刑于蔡婆,窦娥为救婆乃屈招,被判死刑。刑前她向天地鬼神申诉冤枉,并发血溅白绫、六月降雪、三年大旱三桩誓愿以明己冤。果然一一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以肃政廉访使至楚州刷卷,窦娥鬼魂泣诉,冤案方得昭雪。天章依法判张驴儿凌迟处死,赛卢医流配充军,桃杌并吏典各杖一百,永不叙用。剧中仅“三桩誓愿”故事源于《汉书·于定国传》及《搜神记》中“东海孝妇”周青故事,余皆取材于元代现实。据《元史·百官志》,至元二十八年(1291)始改“提刑按察使”为“肃政廉访使”,故剧当作于至元末至大德初(1297年前后),是当时强梁横行、官府昏愦、草菅人命的真实写照。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称此剧“列之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有《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1935年流传欧洲,先有法译本,后又有日、英、德等外文译本。明传奇《金锁记》及近世京剧、地方戏中《六月雪》、《羊肚汤》、《斩窦娥》等,均据此改编。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知书房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马致远 著
杂剧。马致远作。简称《汉宫秋》。奸臣毛延寿怂恿汉元帝选天下美女以充后宫,王昭君之父不肯行贿,毛延寿画像时故意给王昭君像画上破绽,使其落入冷宫。一天夜里,元帝在居宫听到琵琶声而和王昭君相遇而相爱,王昭君得以揭穿毛延寿的奸谋,毛逃入番邦,献上画像,番王遂指名索取王昭君,元帝惧怕番兵之威,不得不忍痛割爱,王昭君大义凛然,愿以自己的青春解救国家危难,走到国界处投河而死,番王为之感动,献出毛延寿,与汉和好。夜深人静,元帝思念心切,梦见王昭君归来,忽然一声雁鸣,惊破残梦,只见萧萧落叶,灯暗长门。作者借历史题材,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实,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这个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坚贞妇女形象。作者不拘于史实,将元帝的爱情和王晤君的爱国交融在一起,结构紧凑,特别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突现人物性格,语言俊美。近人王国维说: “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
桃花扇
知书房
桃花扇
孔尚任 著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精选书评
知书客454291
方成培的《雷峰塔》写得实在糟糕。故事拖沓,人物呆板,白娘子的形象被改得面目全非。原本民间传说里的白娘子敢爱敢恨,到了他笔下却成了一个唯唯诺诺的弱女子。法海的角色更是莫名其妙,完全变成了一个脸谱化的恶人。整本书读下来,只觉得作者既不懂爱情,也不懂人性,更不懂神话传说的魅力。这样的作品居然能流传下来,真是让人费解。
雷峰塔
知书房
雷峰塔
方成培
知书客421224
方成培的《雷峰塔》写得实在不怎么样。故事老套,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没什么新意。人物塑造也很单薄,白蛇只会哭哭啼啼,许仙像个木头人。剧情拖沓,中间很多地方啰嗦重复。最重要的是,作者把白蛇写得太软弱,完全不像传说中的妖怪。整本书看下来,只觉得浪费时间。这种水平的作品,根本不值得流传到现在。
雷峰塔
知书房
雷峰塔
方成培
知书客317463
有人从《雷峰塔》里看到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有人读出白娘子为爱抗争的勇气。而我翻开这本书,只觉得困惑。那些善恶报应、因果轮回的道理,在现实里好像并不管用。法海镇压白蛇真是为了除妖吗?还是打着正义旗号的偏执?许仙的懦弱与背叛,又该归咎于谁?这个古老传说让我更加迷茫。如今社会看似进步,人心却比故事里更复杂难懂。
雷峰塔
知书房
雷峰塔
方成培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