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63176
2025年09月03日
翻阅《棋经十三篇》后,竟有些踌躇,不知该如何评说这部传世之作。这种感受并非源于失望,而是面对如此精炼深邃的棋道论述时,难免产生敬畏之心。作为围棋理论的奠基之作,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指导对弈,更在于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辩证思维。 与后世繁复的棋谱注解相比,《棋经十三篇》最令人叹服的是其言简意赅。每篇不过百余字,却将围棋的战略要义剖析得淋漓尽致。特别欣赏其中"宁失数子,勿失一先"的论断,这种着眼全局的智慧,至今仍是围棋的精髓所在。作者对"虚实""动静""攻守"等对立概念的阐释尤为精彩,展现了中国哲学特有的辩证思维。 不过,以现代眼光来看,某些观点难免显得简略。比如对局部死活的研究就较为粗疏,这或许与古代围棋规则演变有关。但瑕不掩瑜,其对棋理的宏观把握依然令人叹服。最难得的是,书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超然的态度,将围棋提升到"道"的层面来探讨,而非简单地传授技巧。这种境界,恐怕是当今职业棋手也难以企及的。 读罢掩卷,愈发觉得这部著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围棋本身。它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独特魅力。即便在今天,当人工智能已经攻克围棋这道难题时,《棋经十三篇》中蕴含的智慧依然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棋经十三篇
知书房
棋经十三篇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乐论
知书房
乐论
阮籍 著
三国魏阮籍作。《乐论》继承孔子以来儒家的音乐观念。中国古代乐论正统思想的核心是“和”。《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宋代理学家程颐概括的更为明确: “礼只是个序,乐只是个和。”这个“和”并不单指狭义的和谐,它包括音乐的性质,音乐美的标准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等等。而且儒家的论乐总是与礼相提并论的,只有礼乐同施,人与人的关系才能相亲相敬。阮籍在《乐论》中完全继承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孔子只是开个头,并未举出大概,而他却要细加考察。首先他指出“和”是音乐最高的审美标准,也是圣人、先王制乐的准则。只有合于这个标准,才能实现“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在“昔者”与“其后”的比较中,他推出雅乐是“正乐”的范本,因为它“使人无欲,心平气定”,甚至使孔子在齐闻《韶》,竟然“三月不知肉味”。最后归结为“圣人之乐,和而已矣”。儒家之所以这样推崇“平和”及雅乐,因为它符合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中庸思想;雅乐的内容多以演述文治武功为主,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权威。所谓“礼乐正而天下平”,就是要求礼不能逾其制,乐不能失其声,这样才能尊卑有序,定象平心。阮籍甚至认为,礼乐虽然与时俱变,但“和”的准则却不能改,只要“改其名目,变造歌咏”就行了,其结果必然把雅乐引向公式化概念化的死胡同。与雅乐相对立的是淫声,这是传统音乐思想家所摒弃的“邪音”。值得重视的是, 《乐论》正视淫声是衰末之世的音乐, “乐废则淫声作”,而且这种音乐来自现实,题材广泛,为“百姓”所“安服”。 《乐论》说它“取于近物,同于人间;各求其好,恣意所存;闾里之声竞高,永巷之音争先;儿童相聚,以咏富贵,刍牧负戴,以歌贫贱;君臣之职未废,而一人怀万心也。”淫声虽然违背了和的宗旨,其感染力却远远为雅乐所不及。
碣石调幽兰
知书房
碣石调幽兰
佚名 著
琴曲,现存最古老的古琴乐谱。据谱前小序,知此曲是梁代著名琴家丘明的传谱。作者无名氏,它通过对深山幽谷中发散清香的兰花的描写来抒发作者郁闷不得志的心情,很能反映当时一部分不满现状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士族文人的想法和思想状况。“碣石调”是古曲调名,即相和歌瑟调中陇西地区的歌曲。因用其填唱曹操的乐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名之曰“碣石调”。“幽兰”最早是“楚调”中的著名歌曲。《碣石调幽兰》结构短小紧凑,曲调清丽婉约。全曲共四段。第一段是乐曲的引起部分,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体,属于艳与曲组成的小型曲式。全曲通过第二段出现的泛音主题的呈示、对比、再现,成功地抒写了哀婉的情怀。此曲突出音阶中的四级音和七级音,没有传统的五声调式特点,同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有某些联系。
画继
知书房
画继
邓椿 著
画论著作。十卷。宋邓椿撰。初刊于南宋时期。该书一至七卷是当时画家的传记。其中,一至五卷按画家记录:卷一《圣艺》记徽宗皇帝;卷二《侯王贵戚》记郓王等十三人,都是王侯贵族画家;卷三《轩冕才贤》、《岩穴上士》记苏轼等二十三位画家;卷四《搢绅韦布》记刘明复等四十五位画家;卷五《道人衲子》、《世胄妇女》记甘风子、宋庄等四十一位画家。六、七两卷按画类记录:卷六分《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四类,共记画家七十五人;卷七分《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四类,共记画家二十二人。卷八所记乃作者所见私家收藏的作品目录,题《铭心绝品》。九、十两卷则以杂记体裁,阐述绘画艺术的理论见解。《画继》的最早版本是南宋临安府陈道人书籍舖刊本。现存通行的有明王世贞《王氏画苑》本、明毛晋刻《津逮秘书》本、清张海鹏《学津讨原》本、清《四库全书》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669931
真乃传世奇书!《棋经十三篇》,博弈之魂,大道至简。执黑可悟,执白可悟,开局看三路,收官思九宫。得意时自省其骄,失意时自得其乐。寻常棋局藏乾坤,方寸之间见天地。稚子学之知进退,老手读之得从容。棋盘如人生,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人生似棋局,一念通达万象更新。此中真意,非对弈不知其妙,非深思不得其髓。绝世棋经,当浮一大白!
棋经十三篇
知书房
棋经十三篇
佚名
知书客635774
棋道至简,十三篇足矣!妙在看似谈棋,实则论兵。棋盘如战场,落子似用兵,每一着皆含天地至理。闲敲棋子可修身,运筹帷幄可治国。初学得技法,高手悟心法,至境通兵法。纵横十九道,藏着三十六计;黑白二子间,演尽人生百态。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此中真意,非胜负所能尽言。对弈时如坐禅,观棋时似参玄,方寸纹枰竟有吞吐宇宙之气象!
棋经十三篇
知书房
棋经十三篇
佚名
知书客267353
《棋经十三篇》是一部古代围棋理论专著,内容简短但涵盖全面。从布局到中盘,再到官子,每一篇都直指要害。这本书没有华丽辞藻,只有实用技巧。它强调冷静思考,告诫棋手不可贪胜。著作年代不详,但思想至今适用。后人研究棋理,大多绕不开它。书中观点立足于实战,几乎没有空谈。对于围棋爱好者来说,这是必读的经典。
棋经十三篇
知书房
棋经十三篇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