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棋经十三篇
棋经十三篇

棋经十三篇

佚名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棋经十三篇》是宋朝时出现的一部在我国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棋经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经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等,到了敦煌写本《棋经》和王积薪的《十诀〉,才逐渐开始系统化。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还要算《棋经十三篇》。这标志著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更多
书评  · 8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44732
弈道精微,取胜在神。
2025年09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69646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2025年09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63176
翻阅《棋经十三篇》后,竟有些踌躇,不知该如何评说这部传世之作。这种感受并非源于失望,而是面对如此精炼深邃的棋道论述时,难免产生敬畏之心。作为围棋理论的奠基之作,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指导对弈,更在于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辩证思维。 与后世繁复的棋谱注解相比,《棋经十三篇》最令人叹服的是其言简意赅。每篇不过百余字,却将围棋的战略要义剖析得淋漓尽致。特别欣赏其中"宁失数子,勿失一先"的论断,这种着眼全局的智慧,至今仍是围棋的精髓所在。作者对"虚实""动静""攻守"等对立概念的阐释尤为精彩,展现了中国哲学特有的辩证思维。 不过,以现代眼光来看,某些观点难免显得简略。比如对局部死活的研究就较为粗疏,这或许与古代围棋规则演变有关。但瑕不掩瑜,其对棋理的宏观把握依然令人叹服。最难得的是,书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超然的态度,将围棋提升到"道"的层面来探讨,而非简单地传授技巧。这种境界,恐怕是当今职业棋手也难以企及的。 读罢掩卷,愈发觉得这部著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围棋本身。它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独特魅力。即便在今天,当人工智能已经攻克围棋这道难题时,《棋经十三篇》中蕴含的智慧依然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2025年09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34128
谈及古代棋艺典籍,《棋经十三篇》总像一道若隐若现的屏风,既透出智慧的微光,又投下晦涩的阴影。作为一个在围棋门槛前徘徊的现代人,那些"得算篇""虚实篇"的标题总让我想起学生时代被数学公式支配的恐惧——它们排列得如此整齐庄重,仿佛在嘲笑我这种连"气"都数不清的业余爱好者。我常对着手机里保存的电子版发呆:这些用"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开篇的文字,真的能指引我在棋盘上走出像样的棋形吗? 记得第一次翻开这本相传为北宋张拟所著的棋经时,那种扑面而来的陌生感令人窒息。文中将棋局比作战场,说"棋者,意同于用兵",可我这个连象棋"马走日"都要想半天的脑袋,如何能理解"战未合而算胜者,得算多也"这般玄妙的兵法思维?更让我困惑的是,那些看似具体的指导——比如"宁输数子,勿失一先"——落实到19路棋盘上时,我依然会为要不要抢占某个角部而纠结半天。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割裂感,像极了中学时背诵的物理公式与实验室里总对不上的数据。 但最令我着迷的,反倒是那些超出技术层面的哲学思考。第十三篇"杂说"里提到"胜不言,败不语",这种对棋手修养的要求,在现代竞技围棋中几乎成了反讽。如今我们看到的职业棋局解说,哪次不是胜者侃侃而谈败者黯然离席?这让我不禁怀疑:古人下棋时真能保持这般超然的态度吗?还是说,就像现代人把《孙子兵法》挂在办公室墙上一样,这些道德训诫更多是一种理想化的标榜?这种古今价值观的错位,反而比棋艺本身更引发我的思考。 我特别钟情于那些流露人性温度的片段。比如"凡棋有益之而损者,有损之而益者",这话表面在说棋局中的得失转换,细想却像极了人生际遇的隐喻。某个失眠的深夜,我盯着这句话出神——这不正是我去年放弃升职机会后,反而获得更多闲暇时光的写照吗?这种跨越千年的共鸣,让这部棋经突然从高不可攀的圣典,变成了可以对话的老者。或许古人编纂这类典籍时,本就暗藏了超越棋枰的人生智慧? 当代职业棋手对《棋经十三篇》的态度也颇值得玩味。AlphaGo横空出世后,那些关于"不得贪胜""入界宜缓"的古老训诫,在人工智能的算力面前显得如此苍白。但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顶尖的棋手,越会引用其中的只言片语来解释某些"感觉"。这让我恍然大悟——也许这些文字从来就不是操作手册,而是培养棋感的启蒙诗。就像音乐学院的學生要研习巴赫,不是真的要照搬巴洛克时期的演奏技法,而是为了触摸音乐本质的某种脉动。 我常想象北宋文人研读这部棋经的场景:烛光摇曳的书房里,他们是否也会像我一样,对"拙者无功,弱者先亡"这样的句子感到刺痛?那些在科举失意后转向纹枰的士大夫,是否把人生不得志的郁结都投射在了黑白世界里?这种联想让我意识到,棋谱背后站着活生生的人,而棋经的永恒魅力,或许正在于它同时记录了技艺的传承与人性的颤动。 现在每当我下完一盘糟糕的网络对局,总会不自觉地翻看几段《棋经十三篇》。那些晦涩的古文不再让我望而生畏,反而成了治愈挫败感的良药——原来连古人都要面对"欲强外先攻内"的困境,我的愚形算什么?这种穿越时空的安慰,让我与这部典籍建立起某种私密的联系。也许有天当我能真正领悟"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的深意时,就能在棋盘上看见不一样的风景。不过在此之前,我可能还得先解决更现实的问题:如何记住"打劫"的基本规则。
2025年09月03日
查看更多书评

@《棋经十三篇》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