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91617
2025年06月21日
读《续资治通鉴》时,我一直在想司马光的坚持。他花了十九年写完《资治通鉴》,后人又花二十年续写这部书。普通人连坚持一件事几个月都难,他们却用半辈子对着枯燥的史料埋头苦写。现在很多人看历史只关心权谋斗争,其实这些编书的人更值得记住。没有他们,我们连宋朝怎么灭亡的都不知道。每次翻开发黄的纸页,都觉得是在跟古人对话。
续资治通鉴
知书房
续资治通鉴
毕沅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汉官六种
知书房
汉官六种
孙星衍 著
10卷。清人孙星衍校辑。包括《汉官》1卷,东汉王隆撰;《汉官解诂》1卷,东汉胡广注;《汉旧仪》(又称《汉官旧仪》)2卷,东汉卫宏撰;《汉官仪》2卷,东汉应劭撰;《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或省称《汉官典仪》、《汉官典职》、《汉官典职仪》)1卷,东汉蔡质撰;《汉仪》1卷,吴丁孚撰。以上6种,原书早佚,经孙星衍校辑,收入《平津馆丛书》、《四部备要》等丛书中。其《汉旧仪》上下两卷系采清代武英殿聚珍版所刊《永乐大典》本,孙氏校证后,又别作《补遗》2卷附后。6种之中,《汉旧仪》、《汉官仪》分量最大。《汉旧仪》专载西汉一代,以职官制度为主,兼述皇帝起居、皇后亲蚕、祀典、皇帝诸侯丧葬等杂事。其余5种则仅记两汉官制。此6种书虽已非完篇,但仍不失为探讨两汉官制与礼仪制度之重要资料。
续晋阳秋
知书房
续晋阳秋
檀道鸾 著
南朝宋檀道鸾撰。二十卷。编年体。记述东晋史事。已佚。清黄奭有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汤球有辑本二卷,收入《广雅书局丛书》。《南史·檀超传》:超叔父道鸾字万安,国子博士,永嘉太守。有文学,撰《续晋阳秋》二十卷。《史通·杂说篇中》王、檀著书,是晋史之尤劣者,方诸前代,其陆贾、褚先生之此欤。道鸾不揆浅才,好出奇语,所谓欲益反损,求妍更者矣。又刘遗民、曹缵,皆于檀氏《春秋》有传,至于今《晋书》,则了无其名(按道鸾编年书不宜言有传,刘遗民即刘坖之,今《晋书》列隐逸传,《史通》误也)。《隋书·经籍志》:《续晋阳秋》二十卷,宋永嘉太守檀道鸾撰。《隋书经籍志考证》:《世说·德行篇》注陈仲弓造荀淑,大史奏德星聚事在炎汉,而称道鸾《晋史》,未详其义。《开元占经》所引,则皆日蚀星移之征。《旧唐志》作《注晋阳春秋》,“注”当作“续”,“春”字误增。《新志》作《晋阳秋》,脱“续”字,卷同。
竹书纪年
知书房
竹书纪年
佚名 著
这是一部编年史书,古版本为13篇,现行本为2卷,系战国时魏国史官所撰。原名《纪年》,又称《古文纪年》或《汲冢纪年》。南朝梁沈约(441—513)附注。约有《沈约集》已著录。《晋书·束晢传》载:太康二年(281)汲郡(河南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墓(或云安釐王墓)得竹书数十车,皆蝌蚪字。经荀勖、束晢等人整理成书,完整的六十八篇,残缺者七篇,共七十五篇。其中有《纪年》十三篇,记黄帝以来至周隐王时编年史。自周幽王后接晋国,晋亡特记魏国。以夏正纪年,记事简短。记事起自黄帝(一说起自夏、殷、周),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晋事接之,三家分晋后,专述魏事,止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9)。
精选书评
知书客202495
这本《续资治通鉴》,实在不如原始版本。内容杂乱无序,东拼西凑。语句繁琐,读起来非常吃力。编辑很不用心,前后矛盾的地方很多。注释太少,根本看不懂。排版很差,字又小又密。说是历史书,其实更像流水账。没有新观点,只是重复老掉牙的东西。价格还贵,不值得买。想读历史的话,不如看《资治通鉴》原版。这种续作完全是浪费纸张。
续资治通鉴
知书房
续资治通鉴
毕沅
知书客454057
史学巨著,史料价值极高。可单独看某个朝代的记载,可前后对照看因果关系。治学时可用,休闲时也可用。学者能获益,普通读者也能获益。遇到历史难题时可查阅,日常积累知识时也可翻阅。读史要注重比较,解读要结合背景。追寻真相的过程本身就有意义。这本书提供了大量原始材料,能让读者自行分析判断。选择它不会错。
续资治通鉴
知书房
续资治通鉴
毕沅
知书客612657
在图书馆里翻毕沅的《续资治通鉴》,读了很久。很多人觉得这部书就是补全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没什么特别。但我觉得毕沅很不容易。他花了几十年整理史料,把宋朝到元朝的历史补上,写得很细。那时候没有电脑,全靠手写,错了还要重来。我们现在看历史很方便,但写历史的人要费很多功夫。毕沅的坚持让我佩服。
续资治通鉴
知书房
续资治通鉴
毕沅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