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39142
2025年09月04日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此乃《兵法二十四篇》至要心法。"
兵法二十四篇
知书房
兵法二十四篇
诸葛亮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虎钤经
知书房
虎钤经
许洞 著
我国古代兵书。北宋吴郡(今江苏吴县)人许洞历时4年于景德元年(1004年)撰成,共20卷,210篇,论述了210个问题。该书现存明嘉靖刊本及清代《四库全书》等刊刻本。 《虎钤经》的主旨是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并兼及风角占候、 人马医护等内容。许洞认为,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应是“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重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要求将帅应“观彼动静”而灵活用兵,做到“以虚含变应敌”。尽管天时有吉凶,地形有险易,战势有利害,如能吉中见凶、凶中见吉,易中有险,险中见易,利中见害,害中见利,就能用兵尽其变。他还认为,要取胜须“以粮储为本,谋略为器”。 未战之前要“先谋”:欲谋用兵,先谋安民;欲谋攻敌,先谋通粮;欲谋疏陈,先谋地利;欲谋胜敌,先谋人和;欲谋守据,先谋储蓄;欲谋强兵,先谋赏罚等。既战之后,一要善于“夺恃”,包括夺气、夺隘、夺勇等;二要善于“袭虚”,以佯动、诱敌击其虚;三要“任势”,乘机击敌懈怠,设伏击敌不意,乘胜扩张战果等。书中还强调“逆用古法”,“利在变通之机”。书中汇集的与军事有关的天文、历法、记时及识别方位等知识,其中许多为过去兵书所少有。此外,该书还汇集了不少阵法并创造了诸如飞鹗、长虹等 阵。该书在体例上,分类编排,按类阐述,为后世许多兵书所借鉴。
盖庐
知书房
盖庐
伍子胥 著
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早期墓葬所出竹简中,有一篇题为《盖庐》的古代佚文,原文用隶书抄写,现经整理,可恢复原貌。全文采用问答形式,由“盖庐”提问,“申青”回答,内容属兵阴阳家的学说。“盖庐”即吴王阖间,“申青”即伍子青,楚人,其父兄为楚王所害,投奔吴国,封于申,故称“申青”。《史记·吴太伯世家》云:“王阖庐元年,举伍子青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吴王阖间正是在伍子青的辅助下,励精图治,称雄一时。《史记·伍子青列传》云: 当是时,吴以伍子骨、孙武之谋,西破强 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伍子青是与孙武齐名的军事家,简本“盖庐”通过吴王阖间与伍子青君臣二人的对话,记述兵阴阳家的学说
武经总要
知书房
武经总要
曾公亮 丁度 著
《武经总要》是北宋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作者为宋仁宗时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两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该书是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对于研究宋朝以前的军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绍了武器的制造,对古代中国军事史、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也很重要。《武经七书》之一,作为武学的必修课程。
精选书评
知书客903941
奇书?不过尔尔。能看,但没必要反复看。打仗时不用看,和平时也不用看。将军看了没用,小兵看了也没用。熟读兵法的人看了没用,不懂军事的人看了也没用。顺境时不用读,逆境时也不用读。求神不如信神,背兵法不如上战场。纸上谈兵!
兵法二十四篇
知书房
兵法二十四篇
诸葛亮
知书客263040
在成都武侯祠读完《兵法二十四篇》,很多人看重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但我更关注他如何将儒家思想融入兵法。作为丞相还要亲自领兵,这本身就很难得。书中强调"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说明他始终把治国放在首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苑"篇,对将领品德的规范很严格。这种文武兼备的治国理念,在今天看来仍有现实意义。
兵法二十四篇
知书房
兵法二十四篇
诸葛亮
知书客932064
奇书,兵家之圭臬。可攻时读之,可守时读之。庙堂之上可参,疆场之间可用。布局处得玄机,运筹时见真章。新锐将领可学,宿将老帅当温。胜负在手时隐现,存亡之际见真功。练兵不如知兵,知兵不如通兵。通兵之道,尽在此篇。纵览古今战例,鲜有能出其右者。每读一遍,必有所得;每思一度,必有所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此篇恰得其三昧。
兵法二十四篇
知书房
兵法二十四篇
诸葛亮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