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32064
2025年06月30日
奇书,兵家之圭臬。可攻时读之,可守时读之。庙堂之上可参,疆场之间可用。布局处得玄机,运筹时见真章。新锐将领可学,宿将老帅当温。胜负在手时隐现,存亡之际见真功。练兵不如知兵,知兵不如通兵。通兵之道,尽在此篇。纵览古今战例,鲜有能出其右者。每读一遍,必有所得;每思一度,必有所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此篇恰得其三昧。
兵法二十四篇
知书房
兵法二十四篇
诸葛亮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司马法
知书房
司马法
姜子牙 著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先秦时期军事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见苟悦《申鉴·时事篇》)司马迁称道《司马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司马法》共一百五十五卷。
素书
知书房
素书
黄石公 著
《素书》相传为秦朝末期黄石公作著,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民间视此书为奇书、天书。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素书》以道理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本原。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著
《吴子》又称《吴子兵法》、《吴起兵法》相传为战国时卫国人吴起所作。现存《吴子》分上下两卷,每卷三篇,共六篇。宋代将《吴子》列入《武经七书》。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强调“简募良材”,根据士卒体力、技能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编组,实现军队的优化组合。要求统军将领“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五慎”条件,掌握气机、地机、事机、力机四个关键的因素。提出“审敌虚实而趋其危”,主张先弄清敌人的虚实,选择有利时机进攻,以夺取胜利。
精选书评
知书客924629
兵法二十四篇,绝世之经典。上阵前能读,凯旋后也能读。将军能受益,士兵也能受益。迷茫时要看,得意时也要看。可以正着读,可以倒着读。白天能研究,晚上也能琢磨。打赢了更要看,打输了更要看。胜败乃常事,但智慧永恒。不求百战百胜,但求用兵如神。把这书读透了,天下无敌手!
兵法二十四篇
知书房
兵法二十四篇
诸葛亮
知书客263040
在成都武侯祠读完《兵法二十四篇》,很多人看重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但我更关注他如何将儒家思想融入兵法。作为丞相还要亲自领兵,这本身就很难得。书中强调"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说明他始终把治国放在首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苑"篇,对将领品德的规范很严格。这种文武兼备的治国理念,在今天看来仍有现实意义。
兵法二十四篇
知书房
兵法二十四篇
诸葛亮
知书客903941
奇书?不过尔尔。能看,但没必要反复看。打仗时不用看,和平时也不用看。将军看了没用,小兵看了也没用。熟读兵法的人看了没用,不懂军事的人看了也没用。顺境时不用读,逆境时也不用读。求神不如信神,背兵法不如上战场。纸上谈兵!
兵法二十四篇
知书房
兵法二十四篇
诸葛亮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