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03941
2025年07月17日
奇书?不过尔尔。能看,但没必要反复看。打仗时不用看,和平时也不用看。将军看了没用,小兵看了也没用。熟读兵法的人看了没用,不懂军事的人看了也没用。顺境时不用读,逆境时也不用读。求神不如信神,背兵法不如上战场。纸上谈兵!
兵法二十四篇
知书房
兵法二十四篇
诸葛亮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孙子兵法
知书房
孙子兵法
孙武 著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著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人物评论集。1卷,28篇。北宋武学博士何去非撰。书成后,深得翰林学士苏轼赞赏,两次奏荐,乞换文资,并附呈此《备论》,以证实其“文章议论”。该书现存26篇。书中对战国至五代的兴衰成败和22个军事人物的用兵得失进行了评述,旨在以史为鉴。该书认为,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战争,战争既“有以 用而危,亦有以不用而殆”,重要的是看是否含乎“德”、合乎“顺逆之情”、“利害之势”。它强调,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智”,“智”胜于“勇”,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得真智之所在”,所以战胜了一味争强斗力的项羽; “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认为隋朝杨素堪称智勇兼备。书中对如何用“智”作了多方面的论述:认清主要敌人,以战国时六国之亡,“自战其所可亲,而忘其所可仇”为鉴;攻防的主次方向要分明,以晋灭吴所以胜,刘濞之所以败为例证;主张灵活用兵,“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推崇韩信、曹操“出奇应变”,多谋善断。 为了以智胜敌,主张利用“谋夫策士”,东汉末孙坚之所以“功业不就”,就是因为无人“发智虑之所不及”。书中提出君将要和谐,认为孙武、司马穰苴、周亚夫、诸葛亮、王猛等历代著名将相都是“深得于君”,权不中御,因而才能“武事可立,而战功可收。”《何博士备论》褒贬历史人物不囿旧说,苏轼赞誉它“论历代所 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有补于世”。当然,其中对某些人和事的评论,也难免有偏颇之处。
武经总要
知书房
武经总要
曾公亮 丁度 著
《武经总要》是北宋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作者为宋仁宗时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两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该书是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对于研究宋朝以前的军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绍了武器的制造,对古代中国军事史、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也很重要。《武经七书》之一,作为武学的必修课程。
精选书评
知书客932064
奇书,兵家之圭臬。可攻时读之,可守时读之。庙堂之上可参,疆场之间可用。布局处得玄机,运筹时见真章。新锐将领可学,宿将老帅当温。胜负在手时隐现,存亡之际见真功。练兵不如知兵,知兵不如通兵。通兵之道,尽在此篇。纵览古今战例,鲜有能出其右者。每读一遍,必有所得;每思一度,必有所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此篇恰得其三昧。
兵法二十四篇
知书房
兵法二十四篇
诸葛亮
知书客924629
兵法二十四篇,绝世之经典。上阵前能读,凯旋后也能读。将军能受益,士兵也能受益。迷茫时要看,得意时也要看。可以正着读,可以倒着读。白天能研究,晚上也能琢磨。打赢了更要看,打输了更要看。胜败乃常事,但智慧永恒。不求百战百胜,但求用兵如神。把这书读透了,天下无敌手!
兵法二十四篇
知书房
兵法二十四篇
诸葛亮
知书客293261
兵书读完总觉得心里空空荡荡。别人都说诸葛亮厉害,我看到的却是他写这些时的无力感。打仗赢了又如何呢?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份执著让人不是滋味。想想我们自己,有时拼尽全力,结果还是徒劳。他写这么多战法,最终蜀汉还是亡了。人生大概就是这样,明明知道结局,还得硬着头皮往前走。这种迷茫,古今皆然。
兵法二十四篇
知书房
兵法二十四篇
诸葛亮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