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69315
2025年09月04日
医道精微,血证独绝。
血证论
知书房
血证论
唐宗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灵枢经
知书房
灵枢经
佚名 著
医经著作。又名《黄帝内经灵枢经》、《灵枢》,古又称之为《针经》、《九卷》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著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为《内经》的组成部分。本书之成书年代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前221),后也又续有增补,非一时一人之作。本书又名《灵枢》、《黄帝内经灵枢经》、《针经》、《九卷》等。隋、唐时出现多种不同传本,但古版本均已佚,现存系南宋时期史崧重新编校本,名为 《灵枢经》。本书卷次,代有变异,原为9卷,现行的《灵枢经》单行本则为12卷。本书载文81篇。内容十分丰富,论及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生理解剖学、病因病机学、摄生学、诊断学、治疗学以及医德和医学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其核心理论是脏腑经络学说,论述重点是经络、俞穴、营卫气血的运行和针灸疗法。说理工具有阴阳五行学说,主要研究方法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取类比象。《灵枢经》的问世,标志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定,并为其后的医学发展尊定了基础,对几千年来的中医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指导意义。虽然书中有些内容至今尚难以证实,甚至不无糟粕,然其内核是合理的。《素问》、《灵枢》合刻本见《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单行本有元刊本,197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药性歌括四百味
知书房
药性歌括四百味
龚廷贤 著
《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阐释性读物,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每味药物下分原文、注释、语译、按语四个部分。全书以现代语言对每味药物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于中医药工作者、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奇经八脉考
知书房
奇经八脉考
李时珍 著
《奇经八脉考》中医经脉专书,1卷,明·李时珍撰,刊于万历六年(1578年)。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精选书评
知书客771895
医书多言治法,《血证论》一书却在血证专论上笔走龙蛇,切中肯綮。多数读者只看到止血化瘀之术,我却更钦佩唐容川敢于将血证单独成篇的胆识。历代医家多随大流,他却能跳出窠臼,从血之源头立论,实为难得。医者治病易,论病难,能以缜密思维梳理繁杂血证,更见其真功夫。读此书时,每每为其抽丝剥茧的论述所折服,不愧为血证之绝响。
血证论
知书房
血证论
唐宗海
知书客667684
有人从《血证论》里看到"血为气之母"的精妙医理。有人读到"血瘀则痛"的临床真知。而我翻开这本书,就像跟着唐荣川先生查房,看他用一个个病例教我认识血证的来龙去脉。这本书把中医治血的学问说透了,从理论到方子都清清楚楚。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现在越来越多人都认咱们中医的理,这说明咱们的医学智慧正在被全世界看见。
血证论
知书房
血证论
唐宗海
知书客567482
"凡治血者,必先知血之原委,而后可以言治也。"唐宗海以此直指血证枢要,其辨治精微处尤见中医气血学说之堂奥。《血证论》融汇伤寒温病两家法脉,创"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诀,于血证分章剖理如庖丁解牛,既存古人立方之妙,复参西学解剖之实,终成晚清医学史上一柄划破蒙昧的柳叶刀。
血证论
知书房
血证论
唐宗海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