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84037
2025年07月05日
读完《袁阳源集》,感觉有些茫然。袁阳源的诗文看起来工整,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写了很多应酬之作,表面华丽,深处却空洞。有人说他才气过人,可我看不出特别的地方。他的文字就像流水账,记了很多事,但没留下多少印象。也许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文章已经算不错了。就像一个人很用力地表演,观众却记不住他演了什么。
袁阳源集
知书房
袁阳源集
袁淑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王右军集
知书房
王右军集
王羲之 著
诗文别集。二卷。晋王羲之撰。初刊于明崇祯年间。王羲之,字逸少。生于晋太安二年(303年),卒于晋升平五年(361年)。瑯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秘书郎、征西参军、江州刺史等,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永和十一年,称病离郡,誓不复仕,年五十九卒。以书法擅名当世,与其子献之同为一代大书法家,唐以后被尊为“书圣”。原有集十卷,已佚。是集为明末人张溥所辑。《隋书·经籍志》著录《王羲之集》九卷,注云:“梁十卷,录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王羲之集》五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兰亭诗》一卷。今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本二卷。
阮籍集
知书房
阮籍集
阮籍 著
三国魏阮籍著。又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乐论》大约写成于正始初年(正始年始于240年,终于248年),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认为“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通易论》、《通老论》写成于正始年间,强调儒道合流,名教与自然相结合,主张“臣之求君,阴之从阳”(《通易论》),认为名教的基础在于自然,理想社会应当无为而治,“君臣垂拱”(《通老论》)。《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写于正始之后,全面继承了老庄思想,认为自然、天地、万物同为一体,皆一气之盛衰;善恶、是非、死生都无所区别;理想的人生应当无慧无求,顺应自然,“恬于生而静于死”(《达庄论》);认为今日士大夫恪守礼教当与裤中之虱无异;理想的社会形态应当无君臣、无礼法。现存最早版本是明嘉靖间陈德文、范钦刻本,此外还有天启、崇祯间张燮编《七十二家集》本,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严可均辑入《全三国文》本(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陈、范本为底本校勘出版两卷本,上卷文,下卷诗。
冰鉴
知书房
冰鉴
曾国藩 著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精选书评
知书客611826
"文虽简略,理实要害"——袁阳源文章之精髓,尽在此言。其集如泉涌地出,清澈见底,却又深不可测;似孤松立雪,铮铮傲骨,犹带三分温润。公之文,谈玄则妙入毫巅,论事则切中肯綮,一代清言,尽洗六朝铅华,独留冰雪聪明。读其集,恍若与竹林贤士对坐清谈,尘俗之虑,一时俱遣。
袁阳源集
知书房
袁阳源集
袁淑
知书客683243
八月酷暑间得览《袁阳源集》全帙,始知阳源勋业文章,当世罕有其匹。其方镇之任,经世之才,尽见于章奏疏议间爽朗辞气。然集中书启多酬酢之作,策论亦不免泛泛而谈,终觉意气有余而识力不足。至若《游僊》《怀旧》诸赋,风华绝代,魏晋遗响在焉。壬寅仲秋,灯下批览竟卷,墨香犹萦几案,而掩卷思其人其事,不禁怅然。
袁阳源集
知书房
袁阳源集
袁淑
知书客687598
袁阳源诗文峭拔峻洁,行文如刀,锋芒毕露。其《白马篇》尤见风骨,寥寥数语勾勒出壮士慷慨之态,读来令人凛然。集中颇多感时伤世之作,却无颓唐之气,反见刚烈本色。与同时代文人的婉约绮丽相比,袁阳源独树一帜,以气胜而不以词胜。观其文章,如见其人,宁折不弯的品格跃然纸上。南朝文坛有此异数,实为难得,可惜传世之作太少,难窥全豹。
袁阳源集
知书房
袁阳源集
袁淑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