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32132
2025年09月03日
在书店翻到《孔子家语》,读了几页就放下了。这本书讲了很多孔子的故事,但我不知道真假。人们总是说孔子伟大,可我看到的只是零碎的对话。里面有些道理听起来对,有些又觉得过时了。现在的生活这么复杂,这些古老的话还管用吗?我其实更想知道普通人在那个时代是怎么活的,但书里几乎没有。合上书的时候,我比打开时更困惑了。
孔子家语
知书房
孔子家语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了凡四训
知书房
了凡四训
袁黄 著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写给儿子的家训,是中国一本著名的劝善书。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成书缘起作者在考科举之前认识了云南孔姓占卜师,孔先生帮他算出三场考试名次。结果次年赴考,三场都正确。让袁黄吓得半死。后孔先生又说,袁黄的功名将止于贡生,官至四川的一个县令,五十三岁时寿终正寝,无子。袁黄接受孔先生之建议,放弃医学,继续科举。因此认为宿命不容改变。37岁时遇见云谷禅师,透过云谷禅师教导积德行善并且传授准提咒,训练清净心与慈悲心,解说命运如何掌握在自身,宿命可以改变,于是自号了凡。从此积极为善助人,改过迁善,修正观念,不仅未于53岁寿终,且生下二个儿子,并于69岁那年写下《了凡四训》,最终寿命至74岁。《了凡四训》正是袁了凡要给儿子的家训。
中论
知书房
中论
徐幹 著
儒学类著作。东汉徐幹著。今本二卷,共二十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云六卷。陈振声《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并作二卷,与今本合。北宋曾巩在《校书序》中指出:“始见馆阁及世所有徐幹《中论》二十篇,以谓尽于此;及观《贞观政要》,怪太宗称尝见幹《中论·复三年丧篇》,而今书此篇缺;因考之《魏志》,见文帝称幹著《中论》二十余篇,于是知馆阁及世所有幹《中论》二十篇者非全书也。”书中提出:“大义为先,物名为后”的命题,反对当时“鄙儒”之“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中论·治学》)。故其内容主要是阐明儒家经义。魏文帝曹丕称其成一家之义,足传于后。有《四部丛刊》本、《双鉴楼》本及《四库全书》本。
春秋繁露
知书房
春秋繁露
董仲舒 著
西汉董仲舒撰。十七卷,八十二篇。其中第三十九、四十、五十四三篇缺佚。本书是西汉今文经学的代表作。《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篇。而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皆传於后世。”后人将“说《春秋》事得失”的《蕃露》、《玉杯》、《竹林》之属数十篇编辑成书,并以《蕃露》之篇名为书名,称为《春秋繁露》。《隋书·经籍志》著录该书十七卷,宋《崇文总目》著录其十七卷、八十二篇。今本是宋朝楼钥的校本。该书以儒学为中心,杂以阴阳家之学,并旁采道、法、墨、名等家思想,发挥《春秋公羊传》之微言大义,形成了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特征的新儒学体系。在宇宙观上把“天”作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建立了“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确立了“君权神授”论。在思想方法上强调统一,认为矛盾是相对的,统一是绝对的,从而确立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方法论。在认识论上提出“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建立了以名正实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在人性论上倡“性三品”说,并根据其“天人感应”的目的论提出“三纲”、“五常”的名教思想。注解本有清凌曙的《春秋繁露注》、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
精选书评
知书客634325
此书虽托名先圣,实为汉儒杂采众说而成,然其编次精审,辞气浑厚,读之如闻圣人之音。其中论仁述礼之言,深得孔门精要;记行述事之文,亦颇见史家笔法。尤可贵者,能以质朴之语传圣贤之道,使后学得以窥见洙泗遗风。纵非仲尼亲笔,然其维系道统之功,固不可没也。每览"哀公问政"诸章,未尝不掩卷而思三代之治。
孔子家语
知书房
孔子家语
佚名
知书客626217
《孔子家语》是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资料汇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的必备书,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物、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本书是在研究基础上撰成的,每篇提要精练概括,注释详尽准确,译文通俗流畅,前言也别有见地,是可读可参之书。
孔子家语
知书房
孔子家语
佚名
知书客103794
《孔子家语》虽非孔门手笔,然辑录圣贤言行,亦可窥见儒家真精神。其记夫子与弟子问答,或论仁德,或议礼乐,皆能展布圣人之教。每读"不迁怒,不贰过"之训,辄觉凛然;观"见贤思齐"之语,又不禁惕励。文辞质实,不尚藻饰,而意味自深。虽难免后世附益,然其中精义,犹足为修身之镜鉴。吾辈读之,当如沐春风,思过半矣。
孔子家语
知书房
孔子家语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