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07415
2025年07月30日
妙哉,造境之圭臬!开工之前须读,竣工之后更该读。可作工法查阅,可作诗意品赏。困顿时翻阅可得启发,得意时重温可防浅薄。匠人可取其技,文人可习其境;小园可参用,大器亦可化用。看山非山之时,翻此书便知三分真意;看水是水之境,读此文更添七分韵味。园林之道不在园,在于胸中丘壑。
园冶
知书房
园冶
计成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声无哀乐论
知书房
声无哀乐论
嵇康 著
晋人嵇康著,从声音本性与情感特征的关联上研究音乐本质的著作。同阮籍一样,他们都去探究追寻“乐”的“自然”本体;与阮籍不同的是:嵇康从“养生论”角度去发掘,而“养生论”在阮籍的乐论中没有什么地位。嵇康认为音乐可以养生,而养生的根本在于精神上的和,因此,嵇康认为音乐的本质就是“和”。《声无哀乐论》的直接理论基础是他的养生论。这种养生,与道家“全身保生”的养生不同,主要是“养神”即培养个体人格的独立性。但是,《声无哀乐论》又不是以“养生”为直接出发点的。他的直接出发点在于“养生”后面的“本体”——“和”。“和”不仅是“养生”而且也是“乐”的“本体”。人体有盛衰,“和”不变;音乐有“五音”,“和”常存。“乐”的“本体”—“和”,是永恒的常驻不变的,它本身没有欢乐与悲哀可言。人之所以感到似乎“乐”有“哀乐”,是把现象与本体混为一谈了。在嵇康看来,“哀乐”是人的情感的体现,是情感的特征,与“乐”的“本体”不是一回事,“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但又有一定的联系。”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如果你高兴了,就从“和声”中听到欢乐;如果你悲哀了,就从“和声”中听到忧愁。其实,“和声”还是“和声”,它并不改变本性,还是如风一样,自由吹拂。至于你感到“哀乐”那是你的情感使然,并非声音使你“哀乐”。这一点,在美学上有重要价值。它强调了主体自身情感状态在审美和艺术欣赏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审美感受的个体差异现象。“声无哀乐”而人能感受哀乐,人有哀乐却不能改变声音,正说明声音超越了哀乐,不被哀乐所局限。这正是艺术的本质。就是要使艺术超出有限而达到无限,使“至和之声,无所不感”,“兼御群理,总发众情。”
棋经十三篇
知书房
棋经十三篇
佚名 著
《棋经十三篇》是宋朝时出现的一部在我国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棋经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经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等,到了敦煌写本《棋经》和王积薪的《十诀〉,才逐渐开始系统化。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还要算《棋经十三篇》。这标志著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范村菊谱
知书房
范村菊谱
范成大 著
《范村菊谱》一卷,宋范成大撰。记所居范村之菊,成於淳熙丙午。盖其以资政殿学士领宫祠家居时作。自序称所得三十六种,而此本所载凡黄者十六种,白者十五种,杂色四种,实止三十五种,尚阙其一,疑传写有所脱佚也。菊之种类至繁,其形色幻化不一,与芍药、牡丹相类,而变态尤多。故成大自序称东阳人家菊圃多至七十种,将益访求他品为後谱也。今以此谱与史正志谱相核,其异同已十之五六,则菊之不能以谱尽,大概可睹。但各据耳目所及以记一时之名品,正不必以挂漏为嫌矣。至种植之法,《花史》特出芟蕊一条,使一枝之力尽归一蕊,则开花尤大。成大此谱,乃以一榦所出数千百朵婆娑团植为贵,几於俗所谓千头菊矣。是又古今赏鉴之不同,各随其时之风尚者也。又案谢采伯《密斋笔记》,称《菊谱》范石湖略,胡少瀹详。今考胡融谱尚载史铸《百菊集谱》中,其名目亦互有出入,盖各举所知,更无庸以详略分优劣耳。
精选书评
知书客815026
园林之书,技艺之巅峰。妙哉、绝哉、真哉!可正着看,可反着看,可整体看,可局部看。悠闲时能看,忙碌时也能看。大家能领悟,普通人也能领悟。失意时需要读,得意时也需要读。建园不如懂园,看园不如造园。造园之道!
园冶
知书房
园冶
计成
知书客212057
计成这部《园冶》,真是中国造园艺术的精华。他写得很详细,从选址到布局,从山石到花木,样样都讲得很清楚。他把造园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让人一看就懂。这本书不光实用,还很有品味。计成把自己的经验都写进去了,读起来特别亲切。他能把复杂的造园技术说得这么简单,实在了不起。直到今天,这本书还是学园林的人必须读的。
园冶
知书房
园冶
计成
知书客885350
自春分至芒种时节,终于读完了这部造园经典,前前后后用了两个月。最后两章讲铺地与栏杆的用法,都是匠人常用的手法,略看一遍就记住了。计成能把叠山理水的门道说得这么清楚,连花木的栽种方位都定下规矩。现在的人照着他的法子造园子,三百年过去还是那么好看。一个工匠能写出这样的书,实在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壬寅初夏明远写在苏州。
园冶
知书房
园冶
计成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