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笔意赞
笔意赞

笔意赞

王僧虔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南齐王僧虔著。王僧虔其祖王珣(字伯远)与王羲之同宗族,多有书法著述,今传有《书赋》、《论书表》、《又论书》、《笔意赞》等几千字。《笔意赞》其文最短,全文不足200百字。然而所论极精,历来脍炙人口。《笔意赞》是书法创作要论。首先立论曰:“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神彩与形质论,缘于《淮南子·原道训》,以此为书法审美的原则。
更多
书评  · 78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308723
看完想说啥?想说啥?就这?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22972
古之书家作字,在求心手双畅,笔意相生,以达神采飞扬之境。今之书者弄墨,在求形似皮毛,追摹表象,徒以炫技媚俗为能事。古之书道重神韵,如王羲之,醉后挥毫,兴尽而返,不知东方之既白。今之书坛将笔墨视为沽名钓誉之工具,为博眼球,故作姿态,全无骨气,实乃书道之殇。 近日重读南朝王僧虔《笔意赞》,愈觉其言穿越千年而历久弥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此语道破书艺真谛。今人习字,多拘泥于点画之工拙,计较于笔墨之浓淡,却不知"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方为至境。每见时人作书,或刻意求怪,或矫揉造作,全无古人那种"心手达情"的自然之态,令人扼腕。 尤叹"笔意"二字,今人已难得其三昧。王僧虔所言"心圆管直,万毫齐力",非指机械用力,实乃心气贯通之谓。观今之书展,满目皆是刻意安排的"视觉冲击",却少见真正流露性情的墨痕。古人作书,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今人写字,如匠人雕琢,斤斤于形似而失其神采。 墨池功夫,本为养心。而今人习字,多存功利之心。或为参展获奖,或为标价售字,全无"澄怀观道"的雅致。王僧虔所谓"神采为上",正是告诫后人:书法之妙,不在皮相之美,而在气韵之真。今人若能领会此中三昧,何至于在形式技巧上徒费光阴? 每见时人夸耀书作,辄言某家某派,某碑某帖,却不知古人最忌"死于句下"。王僧虔之论,字字珠玑,然其真意不在教人如何写字,而在启迪书者如何养气。可惜今之书坛,能参透此理者,百无一二。书道至此,能不令人黯然神伤?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88051
这书没啥用。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56946
区区几字,真能通天?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笔意赞》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