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62347
2025年06月23日
这书我只花了一下午就翻完了。说是百家姓,实际收录了四百多个姓氏,后面补进去的那些根本没人用。编排杂乱无章,赵钱孙李之后就乱排了。内容更是简陋,光秃秃列一堆姓氏,连最起码的来历说明都没有。古人识字率低,背这种东西或许有用。现在谁还靠这个认字?纯粹是浪费纸张。出版社印这种东西,无非是看准了家长的钱包。十二月冬夜随手记。
百家姓
知书房
百家姓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淮南子
知书房
淮南子
刘安 著
《淮南子》原名《鸿烈》,又称作《淮南鸿烈》、《淮南内篇》、《淮南王书》、《刘安子》,作者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幕下的士人,成书于公元前139年以前,书名“鸿烈”,意思是大而明亮。《淮南子》成于众手,内容广博,对政治、哲理、天文、地理、自然、养生、军事都有所论述,融合先秦诸子的思想,而以道家老庄为主,采纳儒家和阴阳家的观点,修正先秦道家的无为政治理论,发挥天人感应之说,是汉初各派学术思想的总汇,被视为诸子百家中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运用辞赋的笔法,文字浪漫诡奇,站在诸侯王的立场,反对汉朝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政策;书中所述自然论和宇宙生成论理性清晰,为后人信服,对后世道教和理学都有所影响。
尸子
知书房
尸子
尸佼 著
战国时尸佼作。《汉书·艺文志》杂家类著录“尸子二十篇”,谓尸佼为鲁人。《史记·荀卿列传》“楚有尸子”。裴骃集解引刘向《别录》说:“楚有尸子,疑谓其在蜀。今按《尸子》书,晋人也,名佼,秦相卫鞅客也。卫鞅商君谋事划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入蜀;自为造此二十篇书,凡六万余言,卒,因葬蜀。”书已散佚。唐《群书治要》卷36,录有《劝学》等13篇。清汪继培辑有14篇与若干片断,较为完善,但已非原书。其中存有先秦佚说甚多。其学术思想,“非先王之法,不循孔子之术”(刘向《孙卿子叙录》)。提出“执一以静,令名自正,令事自定,赏罚随名”(《尸子·公事篇》)的主张。但有兼综、贯通各家学说的倾向,提出:“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而巳皆弇(同掩)于私也。……若使兼、公、虚、均、衷、平易、别囿一实也,则无相非也。”(《尸子·广泽篇》)
池北偶谈
知书房
池北偶谈
王士祯 著
笔记。又称《石帆亭纪谈》。清王士祯(1634—1711)撰。二十六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因居宅西有圃,圃中有池,池北有屋数椽,故名。分“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四类。凡一千二百九十二条,约三十万字。“谈故”记载清典章、科甲制度。如《八旗开科》、《台湾开科》等,“谈献”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列女逸事。可补史阙。如《史阁部》记扬州城陷时,史可法自诣清营,不屈被杀,大义凛然。“谈艺”占全书三分之一,以神韵说评诗论画,亦有见解。“谈异”专记神鬼怪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诙谐嘲谑,寓有劝惩褒贬之意。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闽中刊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铅印本等。
精选书评
知书客401078
有人读《百家姓》觉得是家族传承的证明。有人觉得这是中国人血脉相连的象征。但我翻来翻去,只看到一堆陌生的姓氏排列在一起。这些字我都认识,可它们代表的家族故事我一个都不知道。现在谁还记得自己姓氏的来历呢?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到我这里就只剩下一个空洞的姓氏了。传统文化说断就断,我们这一代人真的能接住吗?
百家姓
知书房
百家姓
佚名
知书客868899
奇书,华夏之根脉!妙哉、绝哉、神哉!可正着诵,可倒着念,可全家共读,可独坐细品。蒙学入门必读,白头回首仍读。帝王将相熟记,市井小民也记。失意时当诵,得意时更当诵。寻祖不如认祖,认祖不如知祖。知祖之门!四百余姓,字字珠玑,句句铿锵。三岁孩童能朗朗上口,九旬老翁仍回味无穷。一部《百家姓》,半部中华史,血脉相连,薪火相传!
百家姓
知书房
百家姓
佚名
知书客264555
姓氏之书,号称启蒙?可笑可叹!五百余姓,顺序何来?赵钱孙李凭何居首?帝王将相,世家大族,倒是排得靠前。寻常百姓,排在末尾。此所谓启蒙?不过是权势者的家谱罢了!顺读无趣,倒读更无趣。孩童背诵时不知其义,成人翻阅时难寻其理。一部符号汇编,怎配称经典?姓氏背后,尽是门第之见,封建余毒。读之无益,不读亦无憾。
百家姓
知书房
百家姓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