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61369
2025年08月01日
看完《风赋》总觉得宋玉这人挺会来事的,把一阵风都能分出个高低贵贱来。说什么"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这不就是变着法儿拍马屁吗?风就是风,哪有什么阶级属性,吹在楚王身上就"愈病析酲",吹在老百姓身上就"生病造热",这种牵强附会的说法实在让人哭笑不得。我们这位大才子怕是忘了,同样一阵风,既能吹动宫殿的帷帐,也能掀起茅屋的稻草,本质上有什么区别?非要给自然现象贴上人格标签,说到底不过是文人讨好权贵的把戏罢了。这种刻意将自然现象与政治等级挂钩的写法,看似文采飞扬,实则暴露了封建文人骨子里的谄媚。我倒觉得,与其费尽心思给风分三六九等,不如多写写真实的人间疾苦。
风赋
知书房
风赋
宋玉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幽通赋
知书房
幽通赋
班固 著
汉赋。东汉班固作。这是一篇骚体述志兼抒情的作品。始见于《汉书·叙传》,萧统收入《文选》,又略见于《艺文类聚》,都未曾标明此赋有序。惟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汉文》录用了卫灵公驱逐太子之事,作为该赋的序,似显牵强附会。班固自叙此赋主旨是“致命遂志”,即极言人间吉凶命运,进而表明自己处世态度。其妹班昭曾为之作注,李善注《文选》时每每称引之。此赋开篇从班氏始祖颛顼写起,再历数先辈的光辉业绩及由楚迁晋,尔后仕汉的历史,自己梦想着同祖先一样去建功立业:“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仿佛”。同时作者从大量事实中意识到:天地无穷,艰多智寡,变化相诡,难料始终;在短暂的人生道路上,欲达到一定的目标,就必须“贵圣人之至论兮,顺天性而断谊”,以先圣之大道为模式,以天纲为训诫,以精诚信实的态度去努力,才能通于“神灵”,达于世情,有所做为。结尾部分的“乱曰”里,作者再度申明:“舍生取谊,以道用兮”。该赋通篇模仿楚辞特别是《离骚》,但内容较为单纯,讲究铺陈堆砌,在形象的个性化方面也远不及屈原的作品。
校猎赋
知书房
校猎赋
扬雄 著
汉赋。西汉扬雄作。始见于《汉书·扬雄传》,题作《校猎赋》,萧统《文选》题为《羽猎赋》,后人多从之,又略见于《艺文类聚》66卷。是汉赋中以描写畋猎为内容的代表作品之一。赋前有序文,申明作赋的缘由是因为汉成帝的校猎之举“太奢丽夸诩”,不合圣王礼制,故作此赋以表讽谏之意。赋的正文可分3部分,开头部分即显现出赋颂的特点,把汉代皇帝与三皇五帝相比埒,为其歌功颂德。中间部分是主体,大事铺张夸饰,状写天子校猎时的壮观盛况群象飞动,画面壮阔,如写围猎之状说:“移围徙阵.浸淫蹴部,曲队坚重,各按部伍:壁垒天施神扶电击,逢之则碎,近之则破,鸟不及飞兽不及过·军惊师骇,刮野扫地。及至罕车飞扬,武骑聿皇,蹈飞豹,绢枭阳,追天宝,出一方,\"其描绘校猎阵容的整肃,斗士的英武搏击的迅猛,以及飞禽走兽的狼狈不堪,都极其生动.形象鲜明,富于艺术感染力。赋的结尾部分写汉天子翻然悔悟,决心“立君臣之节,崇贤圣之业”,于是罢猎而去“回轸还衡,背阿房,反未央”。显然扬雄的《羽猎赋》,其结构体制和表现方法,都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司马相如的赋“苞括宇宙,总览人物”(司马相如语),扬雄的赋“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扬雄语)。《羽猎赋》可与《子虚赋》、《上林赋》比美,惟其所处时代已是西汉末路一味炫耀帝国声威显然有谀美之嫌。扬雄晚年也认识到这种“劝百而讽一,曲终而雅奏”的作品并不足取。
大人赋
知书房
大人赋
司马相如 著
西汉赋。司马相如作。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见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癯,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文章写大人“悲世俗之迫隘”,于是远离尘嚣而游于旷杳,“驾应龙象舆”,“骖赤螭青虯”,以星辰为旌幡,以虹霓为幡饰,游于东南西北天地之间。众神悉听征召,五帝为先导,陵阳当侍从,神仙们前呼后拥,供其役使,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最后到了昆仑山,见到了西王母,她“皬然白首,载胜而穴处”,所幸还有三足乌“为之使”。文章至此感叹道:“必长生者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露出讽谏规劝之意。作品最后申足此意,说明在空旷无人的虚无之境成仙,超脱尘世而独存,丝毫没有乐趣。这篇赋的用意在于谏正汉武帝的好神求仙,采用了较婉曲的手法,借渲染仙境的冷寂、仙人的凄凉生活表现作者的态度,达到讽谕的目的。文章辞采华美,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描绘大人富于浪漫色彩的远游,表现大人凌驾一切的威武气概。据说此赋既奏,“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精选书评
知书客371084
有人从《风赋》里看出了"萧条众芳"的感伤。有人体会到了"激扬清波"的豪情。而我读着读着,只觉得心里空荡荡的。那些对风的描写那么美,可我就是不明白作者到底想说什么。古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一定很了不起。可现在的我看不懂,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懂。很多东西都失传了,留下的这些文字,我们真的能领会吗?
风赋
知书房
风赋
宋玉
知书客637526
宋玉《风赋》铺陈物象,曲尽形容,其状物之工令人叹服。区区一风,竟能分大王雄风与庶人雌风,想象之奇崛,讽喻之精妙,实开汉代大赋之先声。其文采斐然,瑰丽铺张,令人读之如见风起青萍,洞庭木落。借风寄意,暗讽君王与黎庶不同,用意深婉,足见其托物言志之妙。至其辞藻之华美,章法之谨严,犹其余韵耳。
风赋
知书房
风赋
宋玉
知书客778792
《风赋》寥寥数语,却能感受到风的力量和变化。写风的形态,先是温和,后来狂暴,最后消散。每一句都真实,自然。风的描写不复杂,但让人体会到大自然的多变。作者写的是风,但好像在写人的情绪。有时平静,有时激烈,有时又归于安静。《风赋》短小精悍,却表达深刻。读完后,觉得风不再是风,有了生命。这样的文章不多见,朴实却充满力量。
风赋
知书房
风赋
宋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