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61619
2025年04月23日
写李公麟 “博学好古”,笔端似有金石气;记李唐南渡后 “笔墨益精”,暗合山河破碎的时代底色。书中 “雨过天青” 的汝窑釉色、“踏花马蹄香” 的画题典故,将艺术创作升华为诗意哲思,在字里行间可以触摸到宋代美学的 “逸笔草草” 与 “格物致知”。
画继
知书房
画继
邓椿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著
原名 《茶论》,又称 《圣宋茶论》。茶叶专著。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 年 (1107)。自 《说郛》刻本始改今名。另有 《古今图书集 成》刊本。全书二千八百余字,首为绪言,次分地产、天时、 采摘、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 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目。对于当时 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等均有详细论述。其中 论及采摘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煮之妙尤为精辟, 反映北宋以来茶业发达和制茶业发展的一个侧面。有些论述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棋经十三篇
知书房
棋经十三篇
佚名 著
《棋经十三篇》是宋朝时出现的一部在我国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棋经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经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等,到了敦煌写本《棋经》和王积薪的《十诀〉,才逐渐开始系统化。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还要算《棋经十三篇》。这标志著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法书论
知书房
法书论
蔡希综 著
一卷。书论。唐代蔡希综撰。希综,天宝年间书法家,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希逸、希寂之弟。希综工翰墨。是编自述家世及前代书家之书学渊源,其要旨则归本于论用笔。共计五段,一、述家世。其家历世皆传儒素,尤尚书法,自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邕至第四兄缑氏主簿希逸、第七兄洛阳尉希寂,皆有时名为世所重。二、追叙诸家授受渊源。述及大篆、隶书、楷法、八分、章草之始兴,历数了自周宣王至东汉期间五十余位书家,结语赞曰:“若盛传于代以为贻家之宝,则八体之极是归乎钟、蔡,草隶之雄是归乎张、王,此四贤者,自数百载来未之逮也。”三、引右军、蔡中郎之论,议用笔之法。言欲须先“适意任情,”次须“正坐静虑,随意所拟,言不出口,气不再息,则无不善矣”。四、历述钟繇、右军学皆大成之经验。钟繇从师学而精思,三十余载,行坐未尝懈怠,寝息间,“画其被,皆为之穿”。用功若此。右军习字,尤重心意,“书之为意,取类非一”。求字字意殊,骨气雄强,爽然飞动,终得其精妙。评曰: “是知学成非一师之能致,非好奇博艺之士,不能有知。”五、议下笔之法,曰:“夫始下笔,须藏锋转腕,前缓后急,字体形势状如虫蛇相钩连,意莫令断。仍须简略为尚,不贵繁冗。至如棱侧起伏,随势所立。大抵之意,圆规最妙。其有误发,不可再摹,恐失其笔势。若字有点处,须空中遥下掷,其势犹高峰坠石。”盛赞古之君子张伯英、张旭、崔长史、蔡伯喈等硕学多闻,笔力精深,“匪直禄取一朝,故亦誉流千祀”。统观全篇,所论多杂采诸家之言,无甚深诣。有《书苑菁华》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本等。
精选书评
知书客219188
有人翻阅《画继》,看到的是宋代画坛的繁华盛景。有人读到的是艺术传承的脉络。而我读这本书,感觉跟随作者走遍了当时的画院和街巷,亲眼看画家们怎样创作。书里记录的不只是画作和技法,更重要的是画家的故事和他们的追求。这本书让我明白,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代代相传。今天我们依然能从这些记载中汲取养分,让传统绘画在现代焕发新的活力。
画继
知书房
画继
邓椿
知书客194269
妙哉,画史之绝唱!快观、慢观、颠观、倒观,皆能动心。清晨可读,黄昏亦可读。行家能品其妙,初学者亦能获益。得意时需赏玩,失意时更需放怀其间。临摹不如神会,神会不如心印。方寸之间,竟藏万里江山!此乃天机画本,非为规矩书也。一笔败天下,亦能成千古,写意如此,真画者三昧也!
画继
知书房
画继
邓椿
知书客921323
"画者,文之极也"——邓椿在《画继》中这一论断,道尽了中国文人画与诗意交融的美学精髓,这部宋代绘画史论不仅记录了北宋熙宁至南宋乾道年间的画坛盛况,更以"以文入画"的独特视角,构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艺术精神桥梁。
画继
知书房
画继
邓椿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