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19023
2025年06月27日
吾于庚子岁杪读邓椿《画继》,匝月而竟。其中卷六至卷十,但择名手品评细味,其余亦一涉猎而已。邓君以区区一书继《图画见闻志》,上追圣宋画史,下开后世文心,其志诚可嘉也。观其拾遗补阙,排比成编,使许多画林轶事不致湮灭,尤见用心之深。立言如此,足令后学知艺事之重,岂非发人深思者耶?辛丑元夕灯下漫记。
画继
知书房
画继
邓椿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棋经十三篇
知书房
棋经十三篇
佚名 著
《棋经十三篇》是宋朝时出现的一部在我国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棋经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经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等,到了敦煌写本《棋经》和王积薪的《十诀〉,才逐渐开始系统化。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还要算《棋经十三篇》。这标志著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续画品
知书房
续画品
姚最 著
一卷。又称 《后画品录》、《续画品录》。南朝陈姚最撰,其生平不详。姚最值社会动荡之际,由梁入陈。姚最对谢赫之《古画品录》所分品第不满,尤其对顾恺之被列为第三品、居陆探微之下,颇感不平,而认为顾氏绘画古今无双,故继《古画品录》而作 《续画品》。《续画品》只叙年代,不分品第,以梁元帝始,于解倩终,共录二十人。其中论断既有一人一论,亦有二人、甚至三人一论,如嵇宝均与聂松二人一论,释僧珍和释僧觉二人一论,释迦佛陀、吉底惧及摩罗菩提为三人一论,共存十六则论断。有人名下附有标注,如第一条“湘东殿下”下注曰:“梁元帝初封湘东王,尝画芙蓉图、醮鼎图。”似这类注释尚属姚氏之本文。而如 “张僧繇”条下之“五代梁时吴兴人”则绝非姚氏所注,为后人传抄时增益。姚最对二十位画家之论评多则五六行,少则三四句,气体雅隽,骈词俪句,辞采秀丽,但其内容单薄,不成系统,故被张彦远之 《历代名画记》讥为浅薄漏略,亦是实词。《续画品》 有明刊本、《画苑》本、《津逮秘书》本、《说郛》本、《砚北偶钞》本、《百川学海》 本、《美术丛书》 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四库全书》 本。
乐论
知书房
乐论
阮籍 著
三国魏阮籍作。《乐论》继承孔子以来儒家的音乐观念。中国古代乐论正统思想的核心是“和”。《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宋代理学家程颐概括的更为明确: “礼只是个序,乐只是个和。”这个“和”并不单指狭义的和谐,它包括音乐的性质,音乐美的标准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等等。而且儒家的论乐总是与礼相提并论的,只有礼乐同施,人与人的关系才能相亲相敬。阮籍在《乐论》中完全继承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孔子只是开个头,并未举出大概,而他却要细加考察。首先他指出“和”是音乐最高的审美标准,也是圣人、先王制乐的准则。只有合于这个标准,才能实现“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在“昔者”与“其后”的比较中,他推出雅乐是“正乐”的范本,因为它“使人无欲,心平气定”,甚至使孔子在齐闻《韶》,竟然“三月不知肉味”。最后归结为“圣人之乐,和而已矣”。儒家之所以这样推崇“平和”及雅乐,因为它符合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中庸思想;雅乐的内容多以演述文治武功为主,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权威。所谓“礼乐正而天下平”,就是要求礼不能逾其制,乐不能失其声,这样才能尊卑有序,定象平心。阮籍甚至认为,礼乐虽然与时俱变,但“和”的准则却不能改,只要“改其名目,变造歌咏”就行了,其结果必然把雅乐引向公式化概念化的死胡同。与雅乐相对立的是淫声,这是传统音乐思想家所摒弃的“邪音”。值得重视的是, 《乐论》正视淫声是衰末之世的音乐, “乐废则淫声作”,而且这种音乐来自现实,题材广泛,为“百姓”所“安服”。 《乐论》说它“取于近物,同于人间;各求其好,恣意所存;闾里之声竞高,永巷之音争先;儿童相聚,以咏富贵,刍牧负戴,以歌贫贱;君臣之职未废,而一人怀万心也。”淫声虽然违背了和的宗旨,其感染力却远远为雅乐所不及。
精选书评
知书客261619
写李公麟 “博学好古”,笔端似有金石气;记李唐南渡后 “笔墨益精”,暗合山河破碎的时代底色。书中 “雨过天青” 的汝窑釉色、“踏花马蹄香” 的画题典故,将艺术创作升华为诗意哲思,在字里行间可以触摸到宋代美学的 “逸笔草草” 与 “格物致知”。
画继
知书房
画继
邓椿
知书客194269
妙哉,画史之绝唱!快观、慢观、颠观、倒观,皆能动心。清晨可读,黄昏亦可读。行家能品其妙,初学者亦能获益。得意时需赏玩,失意时更需放怀其间。临摹不如神会,神会不如心印。方寸之间,竟藏万里江山!此乃天机画本,非为规矩书也。一笔败天下,亦能成千古,写意如此,真画者三昧也!
画继
知书房
画继
邓椿
知书客921323
"画者,文之极也"——邓椿在《画继》中这一论断,道尽了中国文人画与诗意交融的美学精髓,这部宋代绘画史论不仅记录了北宋熙宁至南宋乾道年间的画坛盛况,更以"以文入画"的独特视角,构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艺术精神桥梁。
画继
知书房
画继
邓椿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