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75438
2025年08月01日
兵书之绝唱,韬略之集大成!《太白阴经》实乃谋略家枕边必读,可为将者取法,亦可为商贾借鉴。其言阴阳,实为刚柔之道;论奇正,实乃虚实之法。不论顺境逆境,开卷必有所获。小可修身齐家,大可治国平天下。夜深人静时细品,金戈铁马前速览。习兵不是好战,知兵方能止战。李筌此经,实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乘心法!
太白阴经
知书房
太白阴经
李筌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兵法二十四篇
知书房
兵法二十四篇
诸葛亮 著
《兵法二十四篇》是重要的蜀汉军事著作之一。原有二十四篇,但现在其中的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现已失传。据说为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晚年时所著,上面记载了诸葛亮几十年来行军打仗,治国安邦的经验。在五丈原之战中,诸葛亮在死前曾将此书和造用“连弩”之法等毕生所学传授给了姜维,使姜维成为了诸葛亮最有力的继承人。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著
《吴子》又称《吴子兵法》、《吴起兵法》相传为战国时卫国人吴起所作。现存《吴子》分上下两卷,每卷三篇,共六篇。宋代将《吴子》列入《武经七书》。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强调“简募良材”,根据士卒体力、技能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编组,实现军队的优化组合。要求统军将领“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五慎”条件,掌握气机、地机、事机、力机四个关键的因素。提出“审敌虚实而趋其危”,主张先弄清敌人的虚实,选择有利时机进攻,以夺取胜利。
太公阴谋
知书房
太公阴谋
吕尚 著
《隋书·经籍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阴谋》一卷。”撰者自注云:“梁六卷。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盖《太公阴谋》梁时尚有六卷,而撰修《隋志》时只剩一卷。云“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乃魏武帝《解〈太公阴谋〉》三卷。该书乃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姜尚)所作的一部兵书。《汉志》的《诸子略》道家(刘歆《七略》入《兵书略》)著录:“《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兵》即《太公六韬》,《言》即《太公金匮》,《谋》即《太公阴谋》。“兵事”之权谋当然秘密,自然其“谋”可称为“阴谋”(“阴”的古义有隐晦、秘密之义),如《战国策·秦策》二:“张仪反(返)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史记·吕不韦列传》:“太后乃阴厚使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上条论证《六韬》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之作,从原则上说那些证据也是考证《太公阴谋》的证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一于辨证《六韬》中云:“《汉志》著录之例,只以著书之人题其书,而不别著书名,《老子》不名《道德经》,《淮南》不名《鸿烈》,《蒯子》不名《雋永》,故《太公》之书不名《六韬》《阴谋》《金匮兵法》等也,至《隋志》乃著之耳。”其言甚是。唐元和(公元806—820年)前后马总摘编《意林》有《太公六韬》六卷、《太公金匮》二卷,而无《太公阴谋》,盖经安史之乱而亡佚。清人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为《太公阴谋》之逸文者。
精选书评
知书客873327
奇书,兵家之绝唱!妙哉、精哉、神哉!文可当谋略读,武可作兵法用。夜深人静时研读,沙场点兵前细品。将帅能得其精髓,书生亦能开眼界。逆境时要翻,顺境时更要翻。拜师不如求师,求师不如读经。读经十遍,其义自现!
太白阴经
知书房
太白阴经
李筌
知书客966749
在军事著作中翻找,这本书很特别。很多人研究战术和阵法,我更在意李筌对将领品格的强调。打仗不光靠武力,还要有智慧和道德约束。带兵的人容易沉迷权力,能够自律已经很不容易。书里说将领要廉洁正直,这在今天依然适用。权力越大越要警醒,这一点讲得很透彻。
太白阴经
知书房
太白阴经
李筌
知书客183871
兵家典籍立派者众,《尉缭子》在台灯下已翻了三遍。常人往往盯住"刑上究、赏下流"的治军铁律,我却总在"兵者凶器"的警告前驻足。战国烽烟里能看透战争本质,比后人喊止戈为武早了千年。而今重读"慎战"之诫,犹见血书中浮现金箔,闪耀着最朴素的军事智慧——这正是今人最易遗忘的。将帅多好谈必胜之法,殊不知最先要明白为何而战。
尉缭子
知书房
尉缭子
尉缭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