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62624
2025年07月03日
传世之书,智慧之源。简单但深刻,易懂但深远。君子读了受用,百姓读了也受用。得意时能读,失意时也能读。内容不多但意蕴无穷,字句简短但道理深厚。教书先生可以反复品味,初学之人也能慢慢体会。学做人,学做事,都可以看。古人也读,今人也读。读多了自能明白,想通了自己就更进步。不必刻意钻研,自然有所得。为人处世,这部书就够用了。
论语
知书房
论语
孔子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大学章句集注
知书房
大学章句集注
朱熹 著
《大学章句集注》是由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所著。是朱熹对《大学章句》的注释,它是朱熹用力最勤的著作。《四书集注》是朱熹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四书上升为儒家经典的地位以后,诸多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最早的版本是朱熹自序的.1217年宋刻本。
中庸
知书房
中庸
子思 著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郑志
知书房
郑志
郑小同 著
三卷。补遗一卷。三国魏郑小同撰。小同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东汉着名经学家郑玄之孙(一说为郑玄子)。其生卒年月及字号均不详,据说郑玄因其手纹似己,取名小同。郑玄博学多才,尤以精通经学而闻名乡里,高贵乡公曹髦时为侍中,后被司马昭疑其见己密函而鸩杀。郑玄生前门徒众多,卒后,其弟子追论师说及应答,作《郑志》八卷,又各授门徒相互应答,成《郑记》六卷(《后汉书·郑玄传》)。后郑小同继承其祖之学,更有所心得,在原八卷的基础上,综合《郑记》等增编为《郑志》十一卷,题以己名。故《隋书·经籍志》记载为“《郑志》十一卷,魏侍中郑小同撰。”其书至宋时已佚,今见三卷本《郑志》,不知何时由何人辑录。清修四库全书时,因其所辑未尽,又从诸书中详加采录,得《郑志》及《郑记》遗文数十条,附录于后,成《补遗》一卷。现存有《郑学五种》本一种,《郑学十八种》本四种,《高密遗书》本一种,另有单行清抄本一种,刻本二种,聚珍版丛书本二种,《郑志疏证三卷补遗一卷》清雷雨人撰,属稿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176548
读《论语》最大的感受是孔子的话很实在。他讲道理都是针对具体的事情,比如怎么对待父母,怎么和朋友相处。这些道理现在看还是很有用。孔子和学生们的对话也很有意思,学生问问题,他回答得很简单,但道理很深。我觉得这本书最好的地方是它教你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这些道理很朴素,但不容易做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
论语
知书房
论语
孔子
知书客514036
翻开《论语》,满纸都是道理。别人看到孔子的智慧,我却觉得困惑。这些话听起来都对,但放到现在好像又用不上。学生问什么是孝,什么是仁,孔子每次回答都不一样。到底该听哪一句?他说要守礼,又说不能太死板。到底该怎么做?圣人的话像镜子,照出我的迷茫。或许不是书的问题,是我没想明白。
论语
知书房
论语
孔子
知书客666718
圣人之言,千古绝唱!妙哉、妙哉!《论语》者,可煮茶细读,亦当佐酒畅阅。晨起时读,睡前亦读。得意时读若清泉,失意时读似暖阳。帝王将相知其理,贩夫走卒亦得其趣。青云直上须读,困守陋巷更须读。求师不如求圣,求圣不如求己。明德之路,尽在此书间!读《论语》,非为装点门面,实为参透人生。每每翻阅,总有新得,好一部活着的经典!
论语
知书房
论语
孔子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