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花了整整一周才啃完《克拉丽莎》第二卷,这大概是我近几年读过最考验耐心的书信体小说了。理查森用他标志性的细腻笔触,把每个心理转折都拉长成绵延数页的内心独白,有时候一封信读下来,发现情节几乎没推进,但人物情绪已经像交响乐般起伏了好几轮。这种写法确实容易让人走神,特别是当克拉丽莎反复纠结是否要接受洛夫莱斯的帮助时,我不得不时常倒回去重读。 不过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心理描摹,让这部18世纪的作品意外地具有现代感。你会惊讶于理查森对女性处境的敏锐洞察——克拉丽莎在家族压迫和追求自由之间的挣扎,在今天看来依然能引起强烈共鸣。当她在信中写下"我的灵魂不愿被囚禁在镀金的笼子里"时,那种震颤感甚至让我暂时忽略了冗长的句式。 当然,书中那些如今看来夸张的情感表达确实需要适应。人物动不动就晕厥、流泪、写二十页长的忏悔信,现代读者可能会觉得戏剧化得有些好笑。但换个角度想,这恰恰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表达的独特美学。我特别喜欢克拉丽莎与安娜之间的通信,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分享里,藏着两个聪明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秘密同盟。 最让人揪心的是看到克拉丽莎逐渐识破洛夫莱斯真面目的过程。理查森像剥洋葱般层层展现这个浪荡子的伪装,每次当他看似要展现善意时,总会暴露出更深的算计。这种缓慢的觉醒过程虽然耗费阅读耐心,但带来的震撼远比突然的反转更持久。合上书本后,那些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反而会在脑海里自动重组,变成令人难忘的心理图景。这大概就是经典的力量——它不会轻易向你妥协,但给予的回报也格外丰厚。
克拉丽莎 - 第 2 卷
克拉丽莎 - 第 2 卷
克拉丽莎 - 第 2 卷
塞缪尔·理查森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