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金眼女郎
金眼女郎

金眼女郎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这是《十三人故事》三部曲的第三部。故事围绕着堕落的继承人亨利·德·马萨伊展开,他爱上了书中名为帕基塔·巴尔德斯的美人,并谋划着引诱她。尽管他得手了,但当发现她还与另一个情人有染时,他幻想破灭,进而谋划杀害她。当他前去动手时,却发现她已被她的情人——他同父异母的妹妹所杀。他妹妹宣称,帕基塔来自一个女人不过是动产、可以随意买卖和利用的地方。在故事的最后几行,德·马萨伊笑着告诉一位朋友,那女孩死于肺痨。
更多
书评  · 9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212193
在巴尔扎克卷帙浩繁的《人间喜剧》系列中,《金眼女郎》堪称最具异域风情却又最令人困惑的篇章。这部中篇小说展现了作家惊人的观察力与病态的想象力如何危险地交织——巴黎上流社会奢靡的帷幕被他暴力掀开后,露出的不是批判现实主义常见的道德寓言,而是一幅用情欲与暴力调和而成的哥特式油画。 叙事节奏的失控在这部作品里达到了令人眩晕的程度。开篇长达三十页的巴黎社会剖析堪称巴尔扎克式的炫技,那些关于街区分布与阶级特征的显微镜式描写,固然为后续剧情铺设了社会土壤,却让期待言情剧情的读者在密密麻麻的铺陈中逐渐失去耐心。当故事终于推进到亨利·德·玛赛与帕基塔的致命邂逅时,作家又沉迷于情欲张力的反复拉锯,男女主角每次相见都伴随着更新升级的感官描写,就像不断叠加的慢镜头,让本该充满悬念的偷情故事变成了黏腻的情欲标本。 人物塑造的符号化倾向暴露出巴尔扎克作为社会解剖师的冷酷。男主角亨利·德·玛赛这个浪荡子被赋予"巴黎之狮"的称号,却始终像个精致的空心人偶,其行为逻辑完全服务于作家"情欲毁灭论"的预设主题;而帕基塔所谓的"金眼女郎"更是个被双重异化的符号——既是东方主义幻想中的异域尤物,又是巴尔扎克女性画廊里又一个被物化的牺牲品。最令人不适的是小说高潮处的暴力场景,当帕基塔被揭示为同性恋者时,作家用近乎临床解剖的笔调描写了她的死亡,这种将人物突然推向毁灭的粗暴处理,与其说是戏剧性转折,不如说是作家对失控欲望的恐惧投射。 真正瓦解这部作品艺术完整性的,是巴尔扎克那无所不在的社会学注释。每当情节即将产生情感共鸣时,作家就会插入关于巴黎地理学、贵族经济学或者人种志学的长篇论述,这些本可成为亮点的社会观察,因与主线情节的割裂而变成了学术碎屑。当读者好不容易沉浸在这个充满香水味与蕾丝边的危险故事时,总会被突然跳出来的"论混血儿心理特征"或"论巴黎街区生态"之类的章节打断呼吸——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巴尔扎克是否在写作过程中已经分不清小说与社会学专著的区别。这种将文学创作降格为人类学研究附庸的倾向,最终让这个本可惊心动魄的情杀故事,变成了镶嵌在《人间喜剧》庞大体系里的一枚畸形珍珠。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03557
真不明白《金眼女郎》凭什么跻身巴尔扎克经典之列。说实话,这个故事写得相当平庸,情节拖沓得令人昏昏欲睡。那些吹捧它的人,大概是被"人间喜剧"这个宏大标题唬住了吧?整部小说就像巴尔扎克其他作品一样,充斥着对巴黎上流社会浮华表象的絮叨描写,读起来活像一份冗长的社交名流账单。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巴尔扎克这种写法——他总以为把每个窗帘的花纹、每件礼服的褶皱都描写得一丝不苟,就能营造出所谓的"真实感"。可实际上呢?这些繁琐的细节除了证明作者记忆力惊人外,对推动剧情毫无帮助。更可笑的是,他笔下那些贵族男女,个个都像提线木偶,行为模式刻板得令人发指。女主角看似神秘莫测,其实不过是作者随手贴上的标签;男主角所谓的痴情,读起来更像是一种偏执症发作。 巴尔扎克最让我反感的一点,就是他总爱在小说里塞满各种人生哲理。但这些所谓的"深刻洞见",仔细想想不过是一些市井智慧的华丽包装。他就像个自以为是的布道者,非要拉着读者的耳朵说教。对比之下,雨果在《悲惨世界》里探讨社会问题时,至少懂得用感人的故事来承载思想;而巴尔扎克呢?他直接让角色变成会走路的哲学教科书,动不动就发表长篇大论。 最讽刺的是,这些被奉为"现实主义杰作"的小说,其实比浪漫主义作品更不真实。巴尔扎克笔下的巴黎,就像他工作室里精心搭建的微缩模型,每个细节都经过刻意安排。他所谓的"洞悉人性",说到底不过是把人物简化为几种固定类型:贪婪的银行家、堕落的女演员、野心勃勃的年轻人...这种标签化的写法,与其说是反映现实,不如说是对现实的粗暴简化。 说实话,读完《金眼女郎》后,我完全理解为什么普鲁斯特会嘲笑巴尔扎克"用黄金书写却思想平庸"。这位号称"法国社会书记官"的作家,其实更像是个絮絮叨叨的八卦记者,把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当成了不得的秘闻。他那些被评论家们吹捧的"社会批判",在今天看来简直幼稚得可爱——就像一个暴发户突然发现原来富人也会虚伪,就以为自己掌握了什么惊天真理。 不过话说回来,也许正是这种浅显直白,让巴尔扎克的作品如此受欢迎?毕竟不是每个读者都愿意像啃普鲁斯特那样费力思考。巴尔扎克的小说就像文学快餐,让人不用动脑就能获得"读过经典"的满足感。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他的书至今还在畅销——在这个连刷短视频都嫌太长的时代,谁还愿意细品真正的文学深度呢?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金眼女郎》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