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66167
2025年07月30日
何去非《备论》一书,论十六国用兵得失,可谓深切著明。读其论晁错、李广诸篇,每为掩卷太息。大抵才士论史,往往力透纸背,能使千载之下,如亲见当时成败利钝之故。惜其书流传不广,世人但知孙子十三篇,而不知何氏之论亦兵家之圭臬也。文笔矫健,议论精审,使读者如饮醇酒,不觉自醉。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太公阴谋
知书房
太公阴谋
吕尚 著
《隋书·经籍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阴谋》一卷。”撰者自注云:“梁六卷。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盖《太公阴谋》梁时尚有六卷,而撰修《隋志》时只剩一卷。云“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乃魏武帝《解〈太公阴谋〉》三卷。该书乃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姜尚)所作的一部兵书。《汉志》的《诸子略》道家(刘歆《七略》入《兵书略》)著录:“《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兵》即《太公六韬》,《言》即《太公金匮》,《谋》即《太公阴谋》。“兵事”之权谋当然秘密,自然其“谋”可称为“阴谋”(“阴”的古义有隐晦、秘密之义),如《战国策·秦策》二:“张仪反(返)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史记·吕不韦列传》:“太后乃阴厚使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上条论证《六韬》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之作,从原则上说那些证据也是考证《太公阴谋》的证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一于辨证《六韬》中云:“《汉志》著录之例,只以著书之人题其书,而不别著书名,《老子》不名《道德经》,《淮南》不名《鸿烈》,《蒯子》不名《雋永》,故《太公》之书不名《六韬》《阴谋》《金匮兵法》等也,至《隋志》乃著之耳。”其言甚是。唐元和(公元806—820年)前后马总摘编《意林》有《太公六韬》六卷、《太公金匮》二卷,而无《太公阴谋》,盖经安史之乱而亡佚。清人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为《太公阴谋》之逸文者。
美芹十论
知书房
美芹十论
辛弃疾 著
兵书。又称《御戎十论》。宋代辛弃疾撰。乾道元年(1165年),辛弃疾上奏分析宋、金形势,提出抗金主张的美芹十论1卷。其中审势、察情、观衅3论,言客观上金之可胜。其余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7论,则言主观上宋之能胜。
六韬
知书房
六韬
姜子牙 著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相传为姜太公吕望所撰。但据历代学者考证,其书并非殷周时赐的作品,而是后人托姜太公之名写成的。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时期典籍。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精选书评
知书客694112
何去非《何博士备论》论兵说战,非纸上谈兵者可比。他亲身经历战阵,又善读书思考,所以把道理讲得透彻明白。读此书让人明白,真正的智慧来自实践与思考的结合。书中分析战例,推究成败,见得深远。字里行间透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看他议论精确,条理分明,可知其治学之勤。此书不仅有益用兵,更能启发人在任何领域都要踏实做事、用心思考。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知书客989954
有人从《何博士备论》中看到古代军事家的智谋,有人读到排兵布阵的精妙。我翻开这本书,感觉像听一位老将军讲述战场经验。他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怎样带兵打仗,怎样在劣势中扭转局面。这本书凝聚了千百年的战争智慧,现在读来依然实用。我们的祖先能写出这样的兵书,说明中国人打仗的本事自古就很高明。这些宝贵的军事思想值得永远传承下去。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知书客186335
奇书,兵法之冠冕!妙哉、绝哉、神哉!可正着读,可反着读,可通读,可跳读。得意时当读,失意时更当读。将帅可受用,书生亦能开窍。兵临城下必读,太平盛世更该读。纸上谈兵终是空,实战方显真功夫。何博士此论,直指用兵精髓,不卖弄辞藻,不堆砌典故,字字如刀,句句见血。古今战例信手拈来,成败得失一语道破。读之如饮烈酒,痛快!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