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
所罗门·诺瑟普

为奴十二年

所罗门·诺瑟普  

《为奴十二年》是美国作家所罗门·诺瑟普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记述了他作为自由人被诱拐为奴并历经十二年抗争最终获救的真实经历。 该书自1853年出版后引发社会震动,被列入美国历史教材及大学必读书目。作为黑人文学奠基之作,该书与《汤姆叔叔的小屋》并称为推动废奴运动的重要文献。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14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84530
十二年屈辱的镣铐未能磨灭一个灵魂对自由的渴望。所罗门·诺瑟普用近乎窒息的笔触记录下那些被阳光遗忘的日子,让读者触摸到奴隶制最丑陋的脉动。当他在甘蔗田里佝偻着脊背时,人性尊严就像暗夜里的萤火虫般微弱却倔强地闪烁。这本书最震撼我的不是苦难本身,而是人类精神在极端压迫下仍能保持的那份清明——就像被淤泥覆盖的河床深处,始终流淌着不曾污染的活水。每一个字都是对生命价值的庄严宣告。
2025年07月2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64870
"自由不是天赋的权利,而是需要不断奋斗才能获取的珍贵礼物。"所罗门·诺萨普的《为奴十二年》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叙事,撕开了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奴隶制伤疤。这部回忆录不仅是一个自由人被绑架为奴的残酷记录,更是一曲人性在极端压迫下依然保持尊严的生命赞歌。诺萨普以冷静克制的笔触描绘了十二年间经历的肉体折磨与精神煎熬,却始终不让仇恨遮蔽他观察人性的锐利目光。那些甘蔗田里的血泪、奴隶拍卖台上的羞辱、种植园主虚伪的"仁慈",共同构成了对奴隶制度最有力的控诉。特别令人动容的是诺萨普始终未曾放弃的自我认知——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他依然记得自己是个自由人。这种内在的尊严感最终促成了他的自救,也让我们看到人性光辉如何在系统性暴力中顽强闪烁。当21世纪的读者通过诺萨普的眼睛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时,获得的不仅是关于过去的认知,更是对当下社会中各种隐形奴役的警觉与反思。
2025年07月2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09632
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手一直在抖。所罗门的故事让我明白,人的意志力可以强大到什么程度。他被骗去当奴隶的十二年里,每一天都在想办法逃出去。他没有放弃过,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候也没有。 我看到他被鞭子抽打的时候,指甲缝里扎进木刺的时候,心里特别难受。但他咬着牙挺过来了。他偷偷学会了写字,找机会和人联系。每一次失败后,他都重新想办法。这种不认命的精神真的让我佩服。 书里写他在棉花地里干活的样子特别清楚。太阳晒得人发晕,手被棉花壳割得全是口子。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他知道,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这种顽强的求生意志,比什么都珍贵。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没有被苦难打倒,没有变成行尸走肉。他记得自己是谁,记得要回家。十二年过去,他终于等来了救他的人。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不算什么了。所罗门面对那么大的苦难都能挺过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弃?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远不要向命运低头,只要不放弃,就还有希望。
2025年07月2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69412
所罗门·诺瑟普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人性与自由的深刻寓言。他将被奴役的苦难经历归于诺瑟普这个身份,而将永不屈服的精神内核归于真实的自我。于是,《为奴十二年》的任务就是从受害者视角还原奴隶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同时展现人性光芒如何在黑暗中倔强闪耀。在诺瑟普笔下,单纯的控诉并非首要目的,生命的韧性与尊严的坚守才是核心要义。在漫长的为奴岁月里,肉体的折磨与精神的煎熬、希望的破灭与重燃、人性的扭曲与救赎……所有这些构成了奴隶制度的完整图景,而诺瑟普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清醒与独立,最终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自由赞歌。对我而言,诺瑟普对"人性双面镜"的呈现尤为发人深省。暴戾的奴隶主在权力中迷失本性,而一些黑奴同伴也在压迫中逐渐扭曲;但同样有人能在绝境中保持善良,用微光照亮黑暗。既然人性可以被践踏至此,我们又怎能不为书中每一个坚守尊严的灵魂而动容?诺瑟普用十二年的血泪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首先存在于不屈的灵魂之中。这部作品超越了单纯的历史记录,成为一曲永恒的人性颂歌,让读者在愤怒与感动之余,更深刻地思考自由与尊严的真谛。
2025年07月2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93574
翻开第一页就停不下来。看到所罗门被绑走时我捏紧了拳头。他每一次试图逃跑都让我心跳加速。最后一章他重获自由,我哭了。这本书让我明白自由的珍贵。
2025年07月24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