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野史
江南野史
龙衮

江南野史

龙衮  

北宋龙衮撰。此书专记南唐事,旧来著录多入载记类。宋初人记载南唐史事的著作是最为丰富的,五代十国的其他朝代都不能与之相比。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宋初撰录南唐史事的有6家,仅举今天尚存于世的来说,就有郑文宝的《江表志》、陈彭年的《江南别录》、作者佚名的《江南余载》以及龙衮的《江南野史》。北宋末至南宋初更出现了马令和陆游两家颇具规模的《南唐书》。南唐偏安一隅,传闻异辞较多,因此这些众多的撰著都各有其参考价值。《江南野史》一书,宋代各家书目都著录为20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还说全书共有84篇传文,但明清以来传本都只有10卷,传文也只剩下34篇。此书虽不用记传之名,但实为纪传之体,其情形类似陈寿《三国志》中的吴志和蜀志。该书第1卷为先主李昪传,第2卷为嗣主李璟传,第3卷为后主李煜传,第4卷以下才是臣僚的传记,共有宋齐丘等引人的传,像韩熙载,冯延巳这样的名臣都未见其传,估计是已经亡佚了。另外王明清《挥麈后录》说此书有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的传,今本也未见,当亦在亡篇之中。此书所记南唐事,以出自故老传闻者居多,其中自不免有传闻失实之处,宋人书中曾对其有所纠正,但本书在诸家记南唐史事的书中时代较早,亦有为它书所不及处,如孙晟林文肇等传就与新旧《五代史》颇有异同,可资参考。后来马令和陆游两家《南唐书》均有不少内容采自此书。此书有《四库全书珍本丛书》本。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7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128011
残唐五代的风烟犹在。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69634
在《江南野史》的纸页间游走,仿佛看见南唐旧臣们在王朝倾覆后的倔强身影。世人总爱谈论李煜的词章风流,我却更被徐铉这些亡国士人的骨气打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赵宋新朝堂上仍坚持为故国发声。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比才子佳人的传奇更撼动人心。历史从不会辜负认真活着的人,即便在绝境中,他们依然用行动证明:尊严比成败更重要。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63258
每每翻开龙衮的《江南野史》,总能在那些泛黄的纸页间触摸到江南烟雨里的文人风骨。这本书不单是宋人笔下的轶事汇编,更像一面铜镜,照见千年不改的处世之道。那些被历史长河冲刷过的故事,读来竟比当代的鸡汤文字更让人心头温热。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章凄美绝伦,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龙衮笔下记载的细节:亡国之际,这位帝王仍坚持每日为宫人讲解《论语》。在刀剑加身的绝境中保持文化人的体面,这种骨子里的教养比任何成功学都更触动人心。我常在加班到凌晨时想起这个片段,键盘敲击声里忽然就懂得了什么叫"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书中最打动人心的,是那些乱世中坚守本分的普通人。有个卖油翁的故事我反复读了三遍——战火纷飞时,他依然坚持用公平秤做买卖,哪怕顾客都是饥肠辘辘的难民。这种近乎固执的诚信,在今日这个直播间里都能虚假宣传的时代,像一记响亮的耳光。上次买菜遇到缺斤少两的小贩,我竟鬼使神差地给他讲了这段典故,看着他涨红的脸,忽然明白历史从不是故纸堆,它一直在教我们如何活得更有重量。 龙衮记录徐铉校书时"每至夜分,执烛披阅"的细节总让我汗颜。现代人太容易把"躺平"当借口,却忘了古人点着油灯也要读完一册竹简的执着。上个月项目遇挫时,我把手机屏保换成了古籍插画,那些穿越千年的勤勉模样,比任何励志标语都管用。真正的修行,不就是把别人刷短视频的时间用来打磨自己吗? 合上书页时,江南的细雨仿佛还沾在衣袖上。这些故事教会我最重要的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守住内心的尺度比追逐外界的标尺更重要。就像书里那个拒绝用劣墨的制砚匠人说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更需要这种老匠人般的定力。下次当我在地铁里被人潮推挤时,大概又会想起《江南野史》里那个在闹市中静坐读书的书生——真正的从容,从来都是自己修来的。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19150
野史迷人,真假难说。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67558
白岩松说:"现代人忙着收藏信息,古人却懂得收藏故事。"翻开龙衮的《江南野史》,就像打开一盒发霉的糕点——看似精致,却总带着隔夜的馊味。这部号称记录南唐旧事的野史,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文人的意淫笔记。 我向来反感这种披着史书外衣的市井闲谈。书中那些所谓的"秘闻",读来活像酒肆里醉汉的呓语。李煜与小周后的风流韵事写得绘声绘色,可问到南唐税制改革、军事布防,反倒支支吾吾说不清楚。这般重香艳轻实务的写法,倒像是给亡国君主写绯闻专栏。 最可笑的是那些神怪记载。徐知诰化龙飞天、李璟梦见金甲神人——这些连三流话本都嫌老套的桥段,居然被郑重其事地记入"史册"。龙衮怕是忘了,他写的是江南割据政权的兴衰,不是《搜神记》续编。 周末在旧书摊淘到这本"野史",本想寻些正史未载的细节。结果翻完只觉得满纸都是文人的酸腐气。那些对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讥讽,字里行间透着落第秀才般的刻薄。与其说在记录历史,不如说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如今市面上这类"野史"依然大行其道,无非是满足了人们窥探秘闻的猎奇心。但真要了解历史,还不如去读陆游的《南唐书》——至少人家知道史笔该往哪里落。合上书页时,扉页里夹着的茶渍倒是比内容更有味道,至少这抹陈年茶香,真实得让人心安。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