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京赋
二京赋
张衡

二京赋

张衡  

辞赋名篇。东汉张衡作。《文选》见载。二京,指汉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后汉书·张衡传》云:“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仍成。”一说:“昔班固覩世祖迁都于洛邑,惧将必逾溢制度,不能遵先圣之正法也,故假西都宾盛称长安旧制,有陋洛邑之议,而为东都主人折衷以答之。张平子薄而陋之,故更造焉”(《艺文类聚》载《西京赋·序》)。上篇《西京赋》,假借凭虚公子之口,先状西京地理形势之优越、高祖之定都,随即从各方极力铺陈西京的豪华奢靡:宫廷建筑的宏伟、城廓宅第的宽整、市场的繁荣、商贾的欺诈、游侠辩士的豪为、郊畿的殷富,及上林禁苑的游猎水嬉、百戏淫乐等。下篇《东京赋》则借安处先生之言,追溯历史,从周姬之末“政用多僻”,到西秦“思专其誃”的破灭,再历数两汉各代帝王,赞美了汉高祖、文帝、武帝、光武帝等的文治武功,又极状洛阳形胜,汉室仪轨等。《西京》意在讽谏,暴露了王室的腐败,反映了某些社会现实;《东京》旨在陈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伟抱负。文章描摹宏富,变化多端,辅陈夸张,跌宕有致,议论真切。晋夏侯湛《张平子碑》称其“《二京》、《南都》,所以赞美畿辇者与雅颂争流,英英乎其有味与。”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张衡《二京》,迅拔以宏富。”文章旨在超出《两都》,极力追求完备,铺叙夸饰之不足,则继以风发议论,成为京都大赋长篇之极轨。既是汉代最后一篇京苑大赋,也是前人赋宫殿游猎山川京城的集大成之作。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8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481919
有人从《二京赋》中看到的是汉代都城的恢宏气象。有人读到的是对社会风气的讽谏劝诫。而我翻开这篇赋,感受到的是一个学者用笔墨丈量天地的严谨态度。张衡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把长安洛阳的街道宽度、宫殿高度都写得清清楚楚。这种实证精神在今天依然珍贵。读他的文字,就像跟着一位测绘师在汉代的街道上行走,每一步都踏在真实的历史地面上。他用文字搭建的不仅是纸上楼阁,更是一种对待学问的诚实态度。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42480
《二京赋》以宏阔的笔触描绘长安与洛阳的盛况,却处处透露出张衡作为科学家的严谨态度。他不满足于简单的铺陈夸饰,而是将都城建制、礼仪典章、市井风貌等细节一一考证,这种实证精神在汉代辞赋中实属罕见。文中对两京建筑格局的记述,精确到每个宫门的方位与功能,让人仿佛能触摸到砖石的纹路,这种精确性显然来自作者长期观测天象养成的思维习惯。 赋中体现的讽谏智慧尤为精妙。张衡表面上极尽铺排之能事,实则暗藏规劝。当描写长安的奢靡时,笔锋忽然转向"民忘其劳,乐输其诚"的治国理想;在渲染洛阳的繁华时,又巧妙插入"奢不可逾,俭不能侈"的箴言。这种欲抑先扬的手法,既保全了帝王颜面,又传递了政治主张,显示出作者深谙"主文而谲谏"的劝谏艺术。 最令人称道的是其结构上的缜密构思。西京部分侧重物质繁华,东京部分突出礼乐教化,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二元对立的框架,暗合张衡浑天仪中阴阳相生的哲学思想。文中大量运用数字对仗,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的精准表述,既体现文学美感,又带有数学般的严谨。个人尤其欣赏他对市井百态的观察,那些贩夫走卒的叫卖声、工匠作坊的敲打声,都经过科学家的耳朵过滤,成为具有社会学价值的珍贵记录。 这篇大赋最终超越了一般颂圣文学的局限。当张衡描写灵台观测天象的段落时,文学想象与科学精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那些关于星象的描写不是泛泛的比喻,而是包含着真实的天文认知。这种将实证思维注入文学创作的尝试,在两千年前的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49557
读完《二京赋》最震撼的是张衡那双洞察世事的眼睛。他把长安和洛阳的繁华写得如此鲜活,宫殿楼阁似在眼前晃动,市井烟火仿佛能闻到香味。这位东汉的天文学家竟能用文字丈量整座都城,用赋体勾勒出帝国最辉煌的图景。但最打动我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辞藻,而是字里行间透出的那股子较真劲儿——他非要数清楚未央宫的台阶,非要记下朱雀街的宽度,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最缺的工匠精神吗?当时没有无人机没有测绘仪,他硬是靠双脚丈量、用眼睛记录,把两座都城装进字句里。如今重读这些精确到令人发指的数字描写,突然觉得古人做学问的态度简直像在雕琢玉器,而我们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连静下心来读完一篇赋都成了奢侈。张衡用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杰作从来不是灵光一现,而是用偏执的耐心,把每个细节都打磨到极致。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86817
别看了,真的没意思。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14676
古之人作赋,意在讽谏,以文载道,如贾谊之《过秦论》,直指时弊。今观张衡《二京赋》,铺排夸饰,极尽奢华之能事,看似颂扬汉室威仪,实则阿谀逢迎,与古之赋体精神相去甚远。昔者司马相如作《子虚》《上林》,尚有劝百讽一之意,而《二京赋》连这点讽喻的遮羞布都不要了。 张衡写长安洛阳,罗列宫室苑囿,描绘珍禽异兽,堆砌辞藻,不过是为了讨好皇帝。赋中写"百僚师师,千官济济",写"金马铜驼,列于阙庭",都是在炫耀统治者的奢侈排场。这种写法,与那些拍马屁的臣子有什么区别?古之赋家尚有骨气,今之张衡却只会歌功颂德。 更可笑的是,《二京赋》还写什么"德政""仁风",实际上汉和帝时期外戚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张衡对此视而不见,反而粉饰太平,这与那些欺上瞒下的贪官污吏有何不同?一篇大赋,写得再华丽,也不过是给统治者脸上贴金罢了。 看看班固的《两都赋》,虽然也有颂扬,但至少提出了建都洛阳的主张。而《二京赋》呢?除了炫耀就是谄媚。这样的作品,能教后人学到什么?不过是教会了文人如何讨好权贵罢了。张衡身为科学家,发明地动仪是好的,但写这种马屁文章,实在让人失望。 今人读《二京赋》,看到的不是文学的精华,而是文人的堕落。当文字成为讨好权贵的工具,当作家失去批判的勇气,这样的作品再华丽,也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