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嘲
解嘲
扬雄

解嘲

扬雄  

西汉赋。扬雄作。据《汉书·扬雄传》:“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文章以主客问答体写成,假设有客嘲笑他不善仕进,于是他加以辩驳。作者引征大量史实,反复解释比较,论证世异事变的道理,说明战国之世,群雄争霸,“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士人能够“矫翼厉翮,恣意所存”,而今天下一统,“家家自以为稷契,人人自以为皋陶”,庸夫在位,排斥异己:“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步而投迹”,士人根本不能像战国之士那样靠上疏和论辩取得禄位。作者既不能像蔺相如、公孙弘、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又不能像四皓那样高隐,也不肯像司马相如和东方朔那样放诞,因此只有默默守其《太玄》。这篇赋虽然在内容和写法上都受东方朔《答客难》影响,但在思想和情感上更加深刻,作者就个人的遭遇申发开去,对士人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命运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作品因而更其普遍性。本文语言犀利,论辩有力,纵横恣肆,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后来的仿作如崔骃《达旨》、班固《答宾戏》、张衡《应间》无论在思想还是艺术方面都难与本文比肩。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68338
"这世上最可笑的事,莫过于明明活在牢笼里,还自以为占了自由的便宜。"
2025年07月3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95510
这篇太难懂,而且内容过时了,现在看没啥用。
2025年07月3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59039
"世间可笑事,原来自笑多。"
2025年07月3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37587
古之文人立言,在乎义理通达,明道济世。扬雄作《解嘲》,本为自陈心迹,辩白处世之道。今观其文,却见满纸虚矫之辞,强作解人。彼时王莽篡汉,天下板荡,扬雄既不能如屈原之死节,又不能效贾谊之直谏,反而作此模棱两可之文,自欺欺人,实在可鄙。 文中所谓"默默者存""自守者全",不过是苟且偷生的借口。真正的士人应当明辨是非,岂能混淆黑白?扬雄自称"不为章句",却在新朝任大夫之职;标榜"清静无为",实则趋炎附势。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与当今某些自称隐士却汲汲营营之辈何其相似。 《解嘲》中反复强调的"知白守黑"之说,更是滑头哲学。黑白本有分明,何须故作高深?若人人都持此态度,天下岂非大乱?观其仕王莽时的作为,与其文中标榜的清高形象判若两人。这种虚伪做派,实在令人不齿。 细读此文,处处可见自我开脱之辞。既不能坚守气节,又要保全颜面,于是造出这套似是而非的道理。当今学界亦不乏此类人物,满口道德文章,实则唯利是图。扬雄此文,可谓开了恶劣先例。文人若无风骨,纵有锦绣文章,亦不过粉饰太平而已。
2025年07月3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93230
很久没读到这种让人困惑的古代文章了。朋友推荐说扬雄的《解嘲》值得一看,但读完后反而更迷茫了。 文章开头说"客嘲扬子",有人嘲笑扬雄不出仕。这让我想到现在很多人也会嘲笑那些不追求名利的人。扬雄用了一大堆历史人物来回应,说这些人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问题在于,他举的例子反而让我更困惑了。为什么同样是不出仕,有的人名垂青史,有的人默默无闻? 文中提到"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这确实很现实,得势的人飞黄腾达,失势的人跌落谷底。但扬雄又说要"默默者存",安静过日子才能长久。这让我很矛盾。现实中明明那些积极进取的人更容易成功,为什么要提倡默默无闻? 最困惑的是他说"知玄知默,守道之极"。沉默寡言怎么就成最高境界了?现在社会不是都在鼓励表达自己吗?他又说"炎炎者灭,隆隆者绝",太张扬的人会失败。但看看周围,那些高调的人往往过得更好。 文章中关于"攫挐者亡,默默者存"的论述也让人费解。历史上明明有很多善于争取的人取得了成功,为什么他说这样的人会失败?现代社会中,不会争取的人往往吃亏,这和他的说法完全相反。 文中提到"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地位太高会招来灾祸。这有一定道理,但普通人想过得好,不往上走又不行。这种矛盾让人很困扰。 读完最大的感受是,扬雄的这些道理在现代社会似乎行不通。他的理想很美好,但现实中人们不得不面对竞争。也许古代和现代的生存法则真的不一样,但这更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2025年07月3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