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8
发表书评
《药性赋》以"药性有刚柔,君臣使佐自昭彰"一语道尽医道精髓,其以赋体展本草之奥妙,使晦涩药理化为琅琅韵文,诚如李时珍所言"医者贵在格物",此书正以独具匠心的文体架起了药物认知的津梁。
这破书能看?啰嗦得要死。
老中医常说:"现在人吃药太多,懂药太少。古人没那么多药,但懂得用药。"我开始对中药感兴趣了。我很认同现代医学的进步,但有些传统的东西,值得花时间去了解,比如中药。
"寒热温凉四气明,酸苦甘辛咸五味",中药是一门大学问。李时珍写《本草纲目》,告诉我们每味药都有它的特性。春天用薄荷,夏天用黄连,秋天用麦冬,冬天用附子。用药也有讲究,比如煎药要用砂锅,火候要掌握好,服药要按时。
我开始收集一些常见药材给爷爷看,人参、黄芪、当归、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半夏、白芍、川芎。虽然他总说现在的药材不如以前的好,但我还是很高兴能找到这些。
今天整理药柜,翻出一包陈皮。味道清香,颜色棕黄。药店老板说这是十年的老陈皮,化痰止咳效果特别好。我泡水喝了一点,确实舒服。
中药的名字都很有意思:金银花、蒲公英、车前草、鱼腥草。每味药背后都有故事。我觉得中药的世界很神奇,越了解越觉得古人真了不起。
在药铺的书架翻到这本《药性赋》,薄薄一册却沉甸甸的。别人都说这是学医的入门书,我却在字里行间读出了坚持的力量。四百味药,每一味都写得明明白白。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古人用最朴素的话讲清了最复杂的道理。这让我明白,世上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只要你肯下笨功夫,像背药性一样逐个攻克,总能摸出门道。书小道理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翻开《药性赋》,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子江湖郎中的酸腐气。那些"寒热温凉"的陈词滥调看似条理分明,实则不过是把药材特性硬塞进四字箴言的格套里。最可笑的是"人参补元气"这等论断,千百年来误导了多少病急乱投医的愚夫愚妇。作者分明是个纸上谈兵的庸医,连"十八反"都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倒敢摆出药王再世的架势。这般僭越医道的劣作,竟被奉为圭臬,足见传统医典的荒诞不经处。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