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先生传
大人先生传
阮籍

大人先生传

阮籍  

三国魏阮籍作。作于魏正元二年(255)。虚构一位“大人先生”,不知其姓名与年寿,以万里为一步,千岁为一朝,与造化相推移,不与世同。有世俗之士致函于先生,鼓吹君子立身,当遵守礼法,追求荣华,建立功业,扬名后世。大人先生乃答以天地变化,颠倒反复,世俗君子亦将难保其富贵荣华;又斥责礼法之士处世,犹如裈中之群虱,一旦大火焚烧城邑,则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文中揭露礼法之虚伪,指责封建专制统治“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假廉以成贪,内险而外仁”,并预言必将有亡国、戮君、溃败之祸。又谓至人混同是非,听任自然,不避地而处,不以物累身,提倡和光同尘、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不赞成隐士遁于山林的做法。后遇采薪者,与论古今盛衰变化,乃歌“天地解兮六合开”(即《大人先生歌》)以抒怀。《晋书》本传载籍曾于苏门山遇孙登,相与商讨终古及栖身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长啸而退,至半岭而闻鸾凤之音响于岩谷间,乃登之啸声。籍归而著《大人先生传》,所言皆其胸怀本趣。文中着意塑造的大人先生,乃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其超世独立、不同流俗、崇尚自由的精神,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而对于封建专制及世俗礼法的抨击,则委婉透露对司马氏统治的不满。明张溥曰:“履朝右而淡方外,羁仕宦而慕真仙。大人先生一传,岂子虚、亡是公耶!”(《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阮步兵集题辞》)近人刘师培曰:“所为《大人先生传》,其体亦出于汉人设论。然杂以骚赋各体,为汉人所未有。”(《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2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02976
此文直抒胸臆,痛快淋漓。阮嗣宗放浪形骸间,磊落襟怀自见。"大人先生"超然物外,俯视尘嚣,其高世之志,直令汲汲营营辈汗颜。当其讥虱处裈中,尤为警策,读至此处不禁击节称快。全篇辞采高华而不失自然,枵中彪外,真名士风范。虽曰寄情狂放,实则处处见真性情,魏晋风度,尽在纸墨间矣。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62378
真的能当大人先生吗?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05447
每次翻开《大人先生传》,总被阮籍那狷介的风骨击中。世人多赞其"大人先生"超然物外,我却更在意文中那些锋芒毕露的讥诮——他哪是在写什么隐士,分明是把整个礼法社会都钉在了耻辱柱上。那些故作清高的名士,那些道貌岸然的权贵,在他笔下都成了跳梁小丑。这般辛辣,这般肆无忌惮,难怪会"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可转念一想,若没有这满腔孤愤,又哪来如此痛快的文字?读阮籍,就像饮烈酒,烧喉却透着股说不出的痛快。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37788
阅读《大人先生传》的过程,就像在魏晋的竹林间漫步,时而清风拂面,时而雾霭沉沉。阮籍用他特有的笔触,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超脱渴望刻画得入木三分,但细读之下,也不免发现其中存在着令人遗憾的局限。 这篇传文最打动我的,是阮籍对"大人先生"这一理想人格的塑造。他笔下的"大人先生"超越了世俗礼法的桎梏,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种超凡脱俗的形象,正是对当时虚伪礼教最有力的反叛。特别是描写大人先生"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的部分,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在乱世中保持精神独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精神境界的描绘,远比单纯批判礼教要深刻得多。阮籍似乎想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反抗什么,而在于超越什么。 但令人遗憾的是,阮籍在塑造这一理想形象时,也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他对"大人先生"的描写过于抽象化、概念化,缺少具体生动的细节支撑。通篇都是"大人先生"如何超然物外,却很少展现他如何在具体情境中应对世俗的挑战。这让我想起《庄子》中那些栩栩如生的寓言人物,相比之下,阮籍的"大人先生"更像是一个飘在空中的符号。我忍不住想,如果阮籍能像庄子那样,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来展现"大人先生"的处世智慧,这篇文章的感染力会强得多。 另一个让我感到困惑的是文章的结构安排。前半部分对"大人先生"的描写气势恢宏,充满诗意,但后半部分突然转入对世俗礼法之士的讽刺,这种转折显得过于突兀。那些"虱之处裈"的比喻虽然犀利,但与前面的超脱意境形成鲜明反差,读来有种割裂感。我理解阮籍想要通过对比来强化主题,但这种结构安排确实影响了阅读的流畅性。相比之下,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在处理类似主题时,结构就要自然得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阮籍对语言的处理。他的文字既有诗意的跳跃,又有哲学的深邃,这种独特的文风在魏晋时期可谓独树一帜。但有时也不免陷入过度修饰的窠臼,比如"乘云气,骑日月"这样的描写,虽然意境很美,但重复使用类似的意象,反而削弱了表现力。这让我想到陶渊明的诗文,同样是追求超脱,陶公的语言就要质朴自然得多。 最让我产生共鸣的,是阮籍在文中流露出的那种深刻的孤独感。他笔下的"大人先生"看似超然,实则无处安放。这种精神上的漂泊感,恰恰反映了魏晋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当我读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时,感受到的不是逍遥自在,而是一种无人理解的寂寞。这种复杂的情感,恐怕只有经历过理想幻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从今天的视角回望,《大人先生传》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对礼教的批判,更在于它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乱世中如何保持精神独立。虽然阮籍的表述有其局限性,但他提出的问题——在一个价值混乱的时代如何安身立命——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每当我重读这篇文章,都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当下知识分子的处境,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或许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总的来说,《大人先生传》就像一面镜子,既照见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也折射出他们在表达这种追求时的困境。阮籍用他特有的方式,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关于如何在混乱中保持清醒的永恒命题。虽然文章本身存在种种不足,但正是这种不完美,反而让它显得更加真实动人。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大人先生传》给出了答案,不如说它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持续思考的问题。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46075
阮籍畅言,道尽古今逍遥。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