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102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377518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乃以一隅自限耶?”——一部以双脚丈量山河的壮阔史诗,徐霞客用三十载游历写就的中国最早“地理发现”。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39211
从《徐霞客游记》中读来,越深入越觉得困惑。这位独行侠用双脚丈量山河,却始终在追问:山水之奇,究竟为何?他笔下的山川形胜越是壮丽,越让人不解——一个人为何能几十年如一日地执着于这样的苦旅?那些险峻的山路、湍急的溪流,难道不会消磨人的意志吗?读到他在腾冲火山群的记述,忽然明白这种困惑或许正是他旅途的意义所在。他用脚步解开的不仅是地理之谜,更是在叩问生命本身的边界。想到如今我们被困在钢筋水泥的牢笼里,连抬头看星星都成了奢侈,徐霞客的行走反倒成了最奢侈的反叛。只是这反叛的代价,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孤独。读他的文字,仿佛能听见竹杖敲击山石的清响,却始终参不透支撑他走下去的那份执念。或许正如他笔下变幻莫测的云海,人生的答案本就藏在追寻的过程之中。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22155
不少读者觉得《徐霞客游记》枯燥难读,认为不过是些山水记录。其实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是实地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徐霞客用脚丈量中国,用笔记录真实。他的文字没有修饰,但正因如此才显得珍贵。 读这本书需要换个角度。现在的旅行文学讲究文采,但徐霞客写的是实用笔记。他记下每条路怎么走,每座山有多高,每个洞穴有多深。这些数据现在看来简单,但在当时是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 理解这本书要注意两点。第一,徐霞客不是为出版而写。他的日记原本是给自己看的,所以不讲究文法。第二,他用的很多地名和现在不同。读的时候最好对照现代地图。 明代文人董其昌说过:"霞客之游,穷幽极远。其记载皆目击,非耳食可比。"意思是徐霞客的游记都是亲眼所见,不是道听途说。这种写实精神在当时很少见。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37698
有人读完《徐霞客游记》,看到的是不畏艰险的探险精神。有人感受到的是对大自然的真诚热爱。但我总是困惑,一个人怎么能用三十年时间走遍山川,还写下这么多详实的记录。现在的我们有GPS有高铁,却连小区周边的路都认不全。书里那些陌生的地名和艰险的路程让我感到迷茫,甚至怀疑这些经历的真实性。这到底是执着的探索,还是偏执的自我消耗?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愿意吃这种苦。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68286
在徐霞客的足迹里重走半生,那些泛黄的游记不知翻过多少遍。世人多惊叹于他踏遍千山的毅力,而我更动容于他笔下那些朴实的山民——借宿的樵夫、指路的僧侣、赠粮的农妇。在那个交通闭塞的年代,正是这些无名者的善意,支撑起一个书生三十年的万里孤旅。山水常有,而人情难得,徐霞客的伟大,恰在于他既记录山河,也铭记了那些微暖的相遇。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