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演义
后汉演义
蔡东藩

后汉演义

蔡东藩  

《后汉演义》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若要论及后汉的兴亡,比前汉还要复杂:王莽篡国,祸由元后。外戚为害,至于此,光武中兴惩前毖后,亲揽大权,力防外威预政;明帝尤有父风,章帝初政可观;和帝以后,国事日非,外戚,宦官争斗,终至同归于尽,国家大权归入州牧掌握,群雄争霸,弱肉强食,遂有三国。总计自光武至章帝,是君王专政的时代,自和帝至桓帝,是外戚、宦官更迭擅权的时代;若献帝一朝.变端百出,初为乱党交讧时代,继为方镇纷争时代,终为三国角逐时代……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268655
"观汉之所以亡,操之所以得志,皆由群雄角立,互相庆吊,未闻振领而投其纲者。" ——《后汉演义》道尽天下分久必合之势,于刀光剑影间照见历史兴替的必然。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75991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翻开蔡东藩先生的《后汉演义》,扑面而来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路豪杰在乱世中各显神通,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 光武中兴的伟业令人神往。刘秀以布衣之身,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在昆阳之战中创造奇迹,最终重建汉室。他麾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个个都是人中龙凤,邓禹的战略眼光、冯异的军事才能、耿弇的勇猛善战,共同铸就了这一历史传奇。最令人叹服的是刘秀的用人智慧,他既能重用南阳旧部,又能包容更始旧臣,这种海纳百川的胸襟,正是东汉得以中兴的关键所在。 明章之治的光辉同样耀眼。汉明帝继承父亲基业,延续"柔道治国"的方略,开创"永平之治"。班超出使西域的故事至今读来仍令人热血沸腾,他仅率三十六人,就敢深入虎穴,最终实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汉章帝时期,白虎观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儒家思想在政治实践中的成熟运用。这些成就无不彰显着东汉王朝的蓬勃生机。 乱世中的英雄群像更是令人心潮澎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智慧,刘备"三顾茅庐"的求贤若渴,孙权"坐断东南"的战略定力,无不展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忠诚,关羽"义薄云天"的气节,周瑜"雄姿英发"的才华,都在蔡东藩笔下栩栩如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也相当出彩,阴丽华的贤德、马皇后的智慧、蔡文姬的才情,都让这个英雄时代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读《后汉演义》,最打动我的是其中蕴含的那种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出身不再是限制,才华才是通行证。无论是寒门士子还是世家子弟,只要有过人之处,就有机会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这种唯才是举的社会氛围,这种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气质,正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蔡东藩先生用他生动的笔触,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66718
真假难辨,读着很乱。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42565
蔡东藩的《后汉演义》在历史叙事与文学演绎之间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路径,其笔下的后汉风云既非纯粹的历史考据,亦非完全的虚构想象,而是将二者熔铸于一炉,形成一种具有鲜明个人印记的历史文学样态。面对纷繁复杂的后汉史料,蔡东藩采取了与正史迥异的叙事策略:他既保留了《后汉书》的纪传体框架,又融入了民间讲史的生动笔法,在严谨与通俗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点。这种独特的创作取向,使《后汉演义》成为介于史学专著与通俗小说之间的特殊文本,既不同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文学虚构,也有别于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严谨叙事。 细读文本可以发现,蔡东藩对历史人物的塑造极富深意。他笔下的光武帝刘秀不再是《后汉书》中那个符号化的中兴之主,而是一个充满人性矛盾的复杂形象——既有恢复汉室的雄才大略,又有猜忌功臣的阴暗心理;既有体恤民情的仁厚一面,又有权术算计的帝王心术。这种立体化的人物刻画,明显受到了晚清民初新史学思潮的影响,体现出历史认知从"圣君贤相"模式向"人性化书写"的转变。更值得注意的是,蔡东藩对女性历史人物的处理尤为精妙,阴丽华、马皇后等形象既突破了传统史书的简略记载,又避免了通俗小说中常见的类型化倾向,展现出历史叙事中难得的性别意识。 在叙事结构上,《后汉演义》呈现出鲜明的双重性。表层是依照时间顺序展开的王朝兴衰史,深层则贯穿着作者对历史规律的思考。蔡东藩通过"演义"这种特殊形式,实际上在进行着历史哲学的探讨:他对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等历史现象的反复书写,暗含着对晚清政治乱象的影射;而对清流士人悲剧命运的着墨,又流露出传统知识分子在时代剧变中的困惑与挣扎。这种将历史叙事与现实关怀紧密结合的创作手法,使《后汉演义》超越了普通历史小说的范畴,成为承载着时代精神的特殊文本。 作为民国初年的产物,《后汉演义》的文学价值常常被低估。实际上,它代表着中国传统历史文学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节点。蔡东藩既延续了自《史记》以来的史传文学传统,又在叙事视角、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书中那些充满现场感的战争描写、富于戏剧性的宫廷斗争、细腻传神的人物对话,都显示出作者非凡的文学想象力。尤为难得的是,他能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赋予冰冷史料以文学的温度,这种平衡能力在历代历史演义作家中实属罕见。当我们今天重读这部作品时,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能体会到文学穿越时间的力量。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33976
"秦尚法制,汉承秦制,然高祖以宽仁得天下,光武以柔道治天下,其中得失,盖可深思矣。"——观《后汉演义》所载两汉兴衰,犹见王朝更迭如棋局变幻,而人情世故终是千古同慨。
2025年07月3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