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士龙集
知书房
陆士龙集
陆云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8
发表书评
恶书,辑录之糟粕!烦哉、厌哉、倦哉!可横着读,可竖着读,读来读去都是些陈词滥调。明灯下读昏昏欲睡,黑夜里读更觉无趣。鸿儒看了皱眉,白丁读了发懵。失意时读愈添愁苦,得意时读陡生不快。拜官不如做官,做官不如贪官。贪官尚有三分真性情,此集尽是伪君子腔调!陆士龙若在世,当自焚其书以谢天下。
文辞堆砌,内容空洞。
废话太多,重复啰嗦,没意思。
值得研读。魏晋文学精品。
读陆云的《陆士龙集》,总能在那些看似典雅的骈文中触摸到一种独特的精神共鸣。这位西晋名士留下的文字,就像一面棱镜,将那个动荡时代士人的精神困境折射得格外清晰。当我们在深夜展卷,那些关于处世之道、生死之辨的论述,竟与当下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细究陆云书札中反复提及的"适时"与"守中",会发现这不仅仅是处世技巧,更像是一种在乱世中保持精神熵减的生存智慧。他笔下那个"浊世",与我们今天面临的碎片化时代何其相似——信息爆炸带来的认知过载,价值多元导致的身份焦虑,都使现代人陷入某种精神上的"熵增"状态。陆云提倡的"清心寡欲",现在看来竟是抵御时代精神熵增的良方。
特别触动我的是他那些写给兄长的家书。在讨论官职进退的字里行间,藏着魏晋士人特有的生命焦虑。他将仕途比作"涉川",把处世喻为"履冰",这种危机感与现代职场人的生存状态形成奇妙呼应。今天在写字楼里挣扎的我们,何尝不是时刻感受着"如临深渊"的焦灼?陆云提出的"藏器待时",某种程度上暗合了现代心理学强调的"心理弹性"。
最耐人寻味的是他对"名实之辨"的思考。在那个清谈盛行的年代,陆云却坚持"言行相顾"的务实态度,这让我想到当下社交媒体时代虚实交错的身份困境。他批评的"浮华相尚",在今天变成了朋友圈里的表演性生存。读这些文字时,常有种穿越时空的恍惚感——原来人类的精神困境从未真正改变过。
掩卷沉思,陆云文字中那种克制的忧患意识,反而比慷慨激昂更能打动今人。他在书信中流露的彷徨、谨慎乃至些许的世故,都因其真实而显得可贵。这或许就是古典文学的魅力——当我们以为自己在阅读历史时,其实是在照见自己的影子。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浊世",而真正的心灵智慧,往往藏在这些看似陈旧的字句之间。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