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全集
知书房
王维全集
王维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8
发表书评
翻开王维的诗集就像走进一座安静的寺庙。读他的诗时,心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会慢慢消失。他的诗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能让烦躁的人平静下来。
王维的诗教会我们很多道理。他的诗里有山水,但不仅仅是写景。他写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写的是怎么在纷扰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安宁。我工作压力大的时候经常翻他的诗集,读几首就能好受很多。
他的诗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放下。不能太执着于名利,不能总是和别人比较。就像他在诗里写的,看淡得失才能活得轻松。这一点对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特别有用。
他的诗还教会我们要学会独处。现在的人总是害怕一个人待着,不停地刷手机、找人聊天。王维的诗告诉我们,安静地和自己相处是必要的。一个人坐在河边看日落,听竹林里的风声,这些都是很好的体验。
王维年轻时也做过官,经历过富贵。但他后来选择隐居,每天和山水作伴。这说明他早就看透了,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他的选择对现代人很有启发。我们总是想要更多更好的东西,却忘了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
他的诗里常常出现寺庙、僧人这些意象。这提醒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太快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来不及思考,王维的诗能帮我们慢下来。每次读他的诗,我都会想自己最近是不是太浮躁了。
王维的诗很简单,但道理很深。不用华丽的词藻,不用夸张的比喻,平平淡淡地写出来,反而更能打动人心。我觉得他的诗适合放在床头,睡前读两首,能睡得更踏实。
他的诗里有很多关于自然的描写。读这些诗的时候,会让人想走进大自然。现在的人整天待在空调房里,对着电脑手机,都快忘了真正的山水是什么样子了。王维的诗提醒我们要多出去走走。
读王维的诗不能着急。要慢慢读,细细品。读太快就体会不到其中的韵味。这和我们现在追求效率的习惯很不一样。但正是这种慢,才是我们缺少的东西。
王维的诗里总能看到"空"这个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些句子读起来很美,但我不太明白他为什么总写"空"。有人说这是佛教思想的影响,可我还是觉得很难理解。
王维喜欢写山水,但和别的诗人不一样。他的山水诗特别安静,几乎没有人。比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只有一个人,周围什么声音都没有。这种写法让人感觉很奇怪,为什么要把世界写得这么空荡荡的?
他还有一些诗更让人困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句看似简单,但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对劲。走到没路的地方不应该是着急吗?为什么还能悠闲地看云?这种态度实在难以理解。
王维的诗里经常出现"独"字。"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坐悲双鬓",一个人待着似乎是他最喜欢的状态。这让我很疑惑,难道他不觉得孤独吗?还是说这种孤独是他想要的?
诗佛境界,得失参半。
有人说王维的诗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可当我翻开《王维全集》时却感到一阵茫然。那些精致的山水小品,工整的对仗诗句,像是一幅幅被装裱好的文人画,美则美矣,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现代人读古诗总带着几分功利。我们期待从千年前的文字中获得立竿见影的慰藉,但王维的诗偏偏不给人这样的机会。他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他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像是隔着一层薄纱,明明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我开始怀疑,我们真的能读懂那个辋川别业里煮茶弹琴的王摩诘吗?
买这套全集时,朋友笑我附庸风雅。确实,书架上摆着精装本的王维,却常常只翻到那几首耳熟能详的《山居秋暝》《相思》。更多时候,那些描写终南别业的诗篇,那些充满禅意的句子,都安静地躺在书页里,与我互不相扰。偶尔心血来潮读上几首,却发现"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与天天刷手机焦虑不堪的现代人之间,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最让我困惑的是,为何王维能在安史之乱的动荡中写出如此平静的诗句?他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究竟是一种逃避,还是一种更高明的处世智慧?我试着在阳台摆一盆竹子,泡一壶茶,想体会那种意境,却总被楼下的汽车鸣笛声打断。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理解那个时代的诗意,就像无法理解为何古人能用二十个字说清我们几千字也表达不明白的心境。
这套全集里收录的四百多首诗,我真正读懂的恐怕不到十分之一。有时看着那些注释,感觉不是在读诗,而是在破解某种密码。但奇怪的是,每次随手翻开一页,那些关于空山、新雨、明月的句子,又会莫名让人觉得心安。或许这就是王维的魔力,即便读不懂,也能让人在浮躁中获得片刻宁静。
读王维的诗,总让人想起禅宗里那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他的文字像一面澄澈的湖,倒映着整个宇宙的律动。这种境界,与老子"道法自然"的智慧竟有异曲同工之妙。王维笔下的山水不只是风景,更像是天地间某种永恒秩序的显现。
细品《辋川集》时会发现,王维对自然的观察带着一种近乎科学的精确。他能捕捉到"空山新雨后"的湿度,"清泉石上流"的流速,"月出惊山鸟"的光影变化。这种精确不是刻意的,而是内心澄明时的自然流露。就像易经里说的"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王维的诗句常常在不经意间揭示出天地运行的法则。
特别触动我的是他处理时间的方式。在《辛夷坞》里,"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二十个字里包含了一个完整的生命轮回。花开与花落本是相续的过程,却被压缩在同一个画面里。这让我想到道德经说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万物都在循环往复中完成自己的轨迹。王维的诗句就像给时间按下暂停键,让我们看清这个本质。
他的隐居生活也颇有深意。表面看是逃避,实则是对另一种秩序的坚守。就像他在《终南别业》中写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种随遇而安的态度,暗合了易经"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的智慧。当代人总在追逐什么,却很少思考"止"的哲学。王维的诗提醒我们,有时候停下脚步反而能看见更多。
读他的全集,会感受到一种奇特的能量守恒。他把仕途的失意转化为艺术的圆满,将人生的缺憾升华为审美的完整。这让我想到熵的概念—生命本是一个不断耗散的过程,但王维用诗歌建立了一个反熵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每一片落叶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每一缕月光都获得了永恒的意义。
王维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让诗歌成为了参悟天道的法门。那些看似简单的山水田园诗,其实都是通往宇宙真相的密码。当我们读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时,恍惚间就触摸到了那个"寂兮寥兮,独立不改"的道之本源。这种体验,在千载之下依然鲜活如初。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