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扁鹊心书
扁鹊心书
窦材

扁鹊心书

窦材  

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故名。此书以重视经络和针灸疗法为特点。卷上介绍“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在治法上比较强调扶阳,禁用寒凉之剂。卷中论及伤寒、阴毒、劳复、喉痹、虚劳、中风等100余种外感、内伤及临床各科杂病。卷下除续载部分病症外,“扁鹊神方”收有94方,分别介绍了其主治和服用法。其中相当数量的方剂不见于宋以前的医籍,并保留有我国较早的麻醉方剂—睡圣散,颇具参考价值。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7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267274
看了难受。真难受。
2025年07月1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04583
在中医典籍的浩瀚星空中,窦材的《扁鹊心书》犹如一颗独特的星辰,闪烁着冷峻而深邃的光芒。这位南宋医家以"扁鹊"为名立言,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医学本源的执着追寻。"心书"二字更是意味深长,暗示着这部著作不仅是技法之书,更是医者心灵的写照。 书中"保扶阳气为本"的治疗思想犹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窦材笔下的"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疗法体系,读来令人震撼。这不仅是简单的治疗排序,更暗含着一个医者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在窦材眼中,阳气就是生命的火种,而艾灸正是拨亮这簇火苗的最佳方式。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恰恰反映了宋代理学影响下医者对"根本之道"的极致追求。 最耐人寻味的是书中那些看似夸张的案例记载。当窦材描述用艾灸起死回生的病案时,现代读者难免会心生疑虑。但细读之下,这些文字背后跃动着的,是一个医者对生命力的坚定信仰。在窦材的世界观里,真正的医术不是与疾病对抗,而是唤醒人体自愈的本能。这种认知即使在今天仍能引发深思。 《扁鹊心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治疗体系,更在于它展现了一个医者面对生命时的哲学思考。当我们抛开现代医学的成见,或许能在窦材略显神秘的笔触中,触摸到中医最原始的智慧脉搏。
2025年07月1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68091
在北宋医家窦材的《扁鹊心书》中,多数人着眼于他独创的"灸法补阳"之说,我却更感叹其破除陈见的勇气。当众医执着于寒凉派理论时,他力主"阳生阴长"之理,这般学术胆识实在难得。医之为道,最忌固步自封,更何况挑战已成定论的主流学说?读其隔附子灸法,始知所谓返本开新,无非是以临床实效为圭臬,这般治学态度,至今仍令人深思。
2025年07月1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85119
读完《扁鹊心书》后,很难简单评价。只感到这本书确实有它的价值。窦材的医学思想很独特,他提出的一些理论和当时的传统观点不同。他主张用艾灸,认为艾灸比药物更有效。这个观点现在看来有些极端,但有他的道理。他记录了很多病例,治疗方法写得详细。这些记录对研究古代医学有帮助。他特别重视阳气的作用,强调温补,这影响了后世的中医发展。书中的内容有些重复,有些地方过于简单。但整体来看,这本书确实传达了窦材的医学经验。他写这本书是为了传播自己的医术,所以文字比较直接,不讲究文采。书里的治疗方法现在看来有些危险,比如用火灸直接烫皮肤。但当时医疗条件有限,这些方法可能是有效的。窦材的自信很强,对自己的医术很肯定。这点在书里很明显。他批评其他医生的错误,语气很严厉。这本书的版本很多,内容有差异。需要对照不同版本才能准确理解他的原意。
2025年07月1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88369
窦氏医理精微而文简,自辟蹊径,非仅述古,实多创见;其论重灸而轻药,独尊阳气,力辟时弊,然论证偏激,当兼参《内经》《难经》以究医理本源,更须比照张仲景、孙思邈诸家方术。若不耐深究医典,亦当玩味其扶阳固本之旨。《扁鹊心书》言"大病宜灸",以五十壮为率,此说惊世骇俗,然细究其理,实暗合"阳气者若天与日"之古训,后世医家或訾其峻烈,却未解窦氏救危挽逆之苦心。今人整理本多妄改灸壮数,失其真貌,尤以"禁灸穴"之说最悖窦氏本意,读时当以明版为据。其论中风"非外来之风",直斥常解,虽立论过锐,然打破窠臼处,正见医门真胆识。
2025年07月1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