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扁鹊心书
扁鹊心书
窦材

扁鹊心书

窦材  

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故名。此书以重视经络和针灸疗法为特点。卷上介绍“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在治法上比较强调扶阳,禁用寒凉之剂。卷中论及伤寒、阴毒、劳复、喉痹、虚劳、中风等100余种外感、内伤及临床各科杂病。卷下除续载部分病症外,“扁鹊神方”收有94方,分别介绍了其主治和服用法。其中相当数量的方剂不见于宋以前的医籍,并保留有我国较早的麻醉方剂—睡圣散,颇具参考价值。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88369
窦氏医理精微而文简,自辟蹊径,非仅述古,实多创见;其论重灸而轻药,独尊阳气,力辟时弊,然论证偏激,当兼参《内经》《难经》以究医理本源,更须比照张仲景、孙思邈诸家方术。若不耐深究医典,亦当玩味其扶阳固本之旨。《扁鹊心书》言"大病宜灸",以五十壮为率,此说惊世骇俗,然细究其理,实暗合"阳气者若天与日"之古训,后世医家或訾其峻烈,却未解窦氏救危挽逆之苦心。今人整理本多妄改灸壮数,失其真貌,尤以"禁灸穴"之说最悖窦氏本意,读时当以明版为据。其论中风"非外来之风",直斥常解,虽立论过锐,然打破窠臼处,正见医门真胆识。
2025年07月1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68953
"医者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已败。"——《扁鹊心书》一书,寥寥数语道尽岐黄真谛,其精髓不在炫技延宕之际,而在察机杜渐之时。
2025年07月1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27824
经典永不过时,读罢振奋人心。
2025年07月1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64656
《扁鹊心书》读起来有种共鸣感。窦材这个人,医术高明,但性格很固执。他写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他不信别人的理论,只信自己的经验。书里讲了很多治病的方法,有些很实用,有些让人看不懂。他的用药方式很激进,敢用猛药。这种个性让人佩服,但也让人担心。他这种态度,很像一个倔强的老中医。我们学医的人,读这本书能学到东西,但也要小心。
2025年07月1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77760
《扁鹊心书》作为宋代医家窦材的代表作,其理论体系可划分为三个核心维度:扶阳学说、灸法体系与病机阐释。这种三分法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源于窦材对《内经》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以及对当时医学流派的批判性吸收。其中扶阳学说堪称全书纲领,窦材将阳气视为生命之本,提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的著名论断。这种观点在当时颇具颠覆性,因其直接挑战了宋代盛行的滋阴学派。细究其理,窦氏并非简单推崇温补,而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阳气升降理论。他认为人体阳气如鼎中火,火旺则水谷易化,这与现代医学中的代谢理论竟有异曲同工之妙。临床实践证明,这种理论在治疗虚寒证候时确有奇效,但若不加辨证地滥用温补,则难免产生燥热之弊。 灸法体系的构建最能体现窦材的实践智慧。他将灸疗提升到与针法并列的地位,详细记载了五十余种特种灸法。其中"睡圣散"的使用尤为精妙,以曼陀罗花作为麻醉剂,解决了灸疗剧痛的难题。这种创新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对患者体验的深切关注。窦氏灸法最独特处在于取穴原则,主张"大病宜灸膏肓、气海、丹田",这种重视躯干要穴的思路,与当时流行的局部取穴形成鲜明对比。现代研究证实,这些穴位确实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可见其观察之精微。不过也需指出,窦材某些灸法如"骑竹马灸"过于繁琐,在当代临床中已鲜见应用,这提醒我们继承传统仍需保持理性批判。 病机阐释方面,窦材展现出惊人的系统思维。他将疾病归为三类:阳证、阴证与阴阳错杂证,每类又细分十余种证型。这种分类法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比如对中风病的论述,他既指出"真气虚"为根本,又强调"痰火"为诱因,这种虚实兼顾的认知,比单纯从外风立论更为透彻。尤为可贵的是,书中记载的"扁鹊心法"并非故弄玄虚,而是对脉象与症状关联性的深度总结。不过需注意,窦氏某些观点如"伤寒无补法"未免绝对,这反映出宋代医家对《伤寒论》的理解尚存局限。 纵观全书,窦材医学思想的精髓在于动态平衡观。他既不像某些温补派那样偏执,也不似寒凉派那般激进,而是主张"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的辨证思维。这种中庸之道在当代仍有启示:面对传统医学,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宜盲目崇拜。书中记载的"神医十全"案例固然令人神往,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的诊断逻辑。值得注意的是,窦材对预后的判断往往过于乐观,这与宋代医家普遍存在的"以效证理"思维有关。现代读者当以审慎态度取其精华,比如其强调的"治未病"思想,在预防医学兴起的今天尤显珍贵。总体而言,这部著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具体疗法,更在于展现了一位临床家如何将理论创新与实践验证完美结合。
2025年07月10日
查看更多书评